【能源环境】太阳能电池(202412)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电半导体薄片,又称为“太阳能芯片”或“光电池”,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度,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Photovoltaic,缩写为PV),简称光伏。目前商业化生产以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流,前沿研究主要集中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速度迅猛。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挥发性溶剂制备M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
周泽铸, 梁子辉, 李静, 吴聪聪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11): 1197-1204.   DOI: 10.15541/jim2024013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40138
摘要266)   HTML12)    PDF(pc) (4510KB)(715)    收藏

制备大面积、高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PSM)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产业化的关键步骤。使用挥发性溶剂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形成液膜后, 溶剂可以迅速自行蒸发, 无需添加反溶剂、退火等后处理过程, 极大简化了工艺流程, 更加适合工业化生产。然而, 挥发性溶剂体系制备的钙钛矿薄膜结晶速率过快, 生成的钙钛矿晶粒尺寸偏小, 且薄膜的缺陷态密度较高, 这造成制备的器件效率和稳定性较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由甲胺/乙腈(MA/ACN)组成的挥发性溶剂体系, 制备了MA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 并在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添加了适量的PbCl2, 用于延缓结晶并钝化晶界缺陷。使用这种方法制备的0.06 cm2小面积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最高达到21.21%, 并且稳定性较好, 基于此工艺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组的PCE达到18.89%。本研究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PbTiO3修饰和极化处理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
厉佥元, 李纪伟, 张钰涵, 刘焱康, 孟阳, 储余, 朱一佳, 徐诺言, 朱亮, 张传香, 陶海军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11): 1205-1211.   DOI: 10.15541/jim2024013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40132
摘要245)   HTML7)    PDF(pc) (1381KB)(314)    收藏

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PSCs)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PCE)、长期稳定、低成本优势, 有助于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商业化。本工作在TiO2致密电子传输层(c-TiO2)上原位生成PbTiO3, 研究了PbTiO3修饰和极化处理对C-PSCs光伏性能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 反应30 s制备的PbTiO3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子传输层的电阻增长, 而且将界面处载流子积聚下降至29.7%, 大幅度提升了载流子分离能力。此外, 进一步极化处理c-TiO2/PbTiO3层可以将载流子积聚下降至6.78%, 使得PSCs的开路电压(Voc)达到0.93 V, 短路电流密度(Jsc)达到14.83 mA/cm2, 填充因子(FF)达到51.16%, PCE达到7.11%。本工作系统研究了PbTiO3修饰和极化处理的方法, 提出了改善C-PSCs性能的研究策略, 揭示了优化载流子传输性能的内在机制, 为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和长寿命的商业化PSCs提供了经验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有机-无机共添加增强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机械弯曲及环境稳定性能
陈甜, 罗媛, 朱刘, 郭学益, 杨英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5): 477-484.   DOI: 10.15541/jim2023053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532
摘要325)   HTML8)    PDF(pc) (3806KB)(362)    收藏

近年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 其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已经提高到26.1%, 但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PSCs)的机械弯曲和环境稳定性仍然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通过添加琼脂糖(Agarose, AG)以改善薄膜的质量和结晶性能, 系统探究了AG对钙钛矿的作用机理, 组装成的F-PSCs的PCE和机械弯曲及环境稳定性能。研究发现当AG添加浓度达到最优值3 mmol/L时, 薄膜表面变得更为致密平滑, 钙钛矿结晶度和吸光度增加。此时器件的陷阱态密度降到最低, 电荷传输电阻低至2191 Ω, 光电性能达到最佳, PCE由15.17%提升至17.30%。进一步引入TiO2纳米颗粒(0.75 mmol/L), 与AG(3 mmol/L)共同作用, 可以提供刚性骨架结构, 增强钙钛矿层的机械性能和环境稳定性。循环弯曲1500次(半径为3 mm)后, AG/TiO2共添加器件可保持初始PCE的84.73%, 远高于空白器件的9.32%; 在空气中放置49 d后, 该器件仍可保持初始PCE的83.27%, 优于空白器件的62.21%。该研究成果为制备高效且稳定的F-PSCs提供了可能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纳米纤维改性电子传输层研究
肖梓晨, 何世豪, 邱诚远, 邓攀, 张威, 戴维德仁, 缑炎卓, 李金华, 尤俊, 王贤保, 林俍佑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7): 828-834.   DOI: 10.15541/jim2023057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578
摘要269)   HTML6)    PDF(pc) (5516KB)(425)    收藏

二氧化锡(SnO2)由于具有高透光率、高电子迁移率、良好的紫外稳定性以及可低温加工等优势, 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 用商业胶体溶液制备的SnO2电子传输层仍然存在易团聚、缺陷多、能级不匹配等问题, 限制了器件性能和稳定性。本研究将一种高分子甲壳素纳米纤维(1,2-二苯甲酰氧基苯基甲壳素, DC)引入到SnO2前驱液中来改善SnO2薄膜质量, 系统研究了DC对前驱液、薄膜和器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DC添加剂能够有效抑制纳米颗粒团聚, 使前驱液分散得更均匀。改善后的SnO2薄膜的粗糙度更小, 能更好地被钙钛矿溶液浸润, 有利于SnO2与钙钛矿层形成更紧密的接触。同时, SnO2薄膜中的氧空位缺陷被有效钝化, 缺陷占比降低至30%, 进一步提升了薄膜质量。改进后SnO2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的能级匹配性更好, 载流子提取和传输性能得到优化。DC改性后的PSC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最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9.11%。本工作不仅解决了SnO2电子传输层在制备过程中的团聚问题, 而且为提高PSC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二维MXene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研究进展
费玲, 雷蕾, 汪德高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2): 215-224.   DOI: 10.15541/jim2023051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510
摘要330)   HTML24)    PDF(pc) (5843KB)(1911)    收藏

太阳能作为自然界中丰富的可持续清洁能源, 可以在解决当前能源短缺问题的同时有效减少因过度消耗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 第三代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如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等, 凭借其原料丰富、制造成本低廉和光电性能良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电荷传输性能和运行稳定性与正式商用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二维MXene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表面官能团丰富、导电性优良、功函数可调和亲水性等优点, 已成为能源转换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此, 本文在综述二维MXene材料的结构、光学和电学特性的基础上, 阐述了近些年二维MXene材料应用于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并重点探讨了二维MXene材料增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机制。二维MXene材料可通过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钙钛矿层和电荷传输层的添加剂、修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阳极和制备电极, 来调整能带对齐、降低功函数、拓宽吸光范围和形成“柱撑效应”, 有效改善器件的光吸收效率、载流子迁移率和电荷提取能力, 从而提升器件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最后, 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 对二维MXene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及其光伏应用研究进展
张慧, 许志鹏, 朱从潭, 郭学益, 杨英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5): 457-466.   DOI: 10.15541/jim2023044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448
摘要561)   HTML42)    PDF(pc) (2388KB)(1192)    收藏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高的巨大优势, 显示出广阔的商业化前景。经过十几年的深入研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的实验室器件(<1 cm2)、大面积器件(1~10 cm2)、迷你模组级器件(10~800 cm2)和模组级器件(>800 cm2)的最高认证PCE已分别提升至26.10%、24.35%、22.40%和18.60%。随着PSCs面积扩大, PCE急剧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制备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实验室器件常采用的旋涂法难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目前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刮涂法和狭缝涂布法, 但其存在薄膜成核结晶过程难以精确控制等问题。本文从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入手, 介绍了大面积钙钛矿层成膜机制及薄膜质量提升策略。最后, 对未来高PCE、高稳定性的大面积PSCs的制备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旨在对高性能的大面积PSCs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迟滞效应和离子迁移动力学的影响
于嫚, 高荣耀, 秦玉军, 艾希成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4): 359-366.   DOI: 10.15541/jim20230424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424
摘要407)   HTML15)    PDF(pc) (2082KB)(1229)    收藏

迟滞效应是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 离子迁移和由此产生的界面离子积累是引起迟滞效应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 UCNP)修饰电子传输层/钙钛矿活性层的界面及本征钙钛矿活性层, 系统探究了UCNP对钙钛矿的形貌、结构、光谱/光电性能和离子迁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钙钛矿活性层经过UCNP修饰后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最佳(16.27%), 而且迟滞因子(Hysteresis Factor, HF)得到显著改善(0.05)。进一步采用回路切换瞬态光电技术系统探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受光生载流子干扰的离子迁移动力学过程, 证明UCNP在光电转换过程中起到抑制离子累积和迁移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UCNP可以形成阻隔层, 阻碍离子累积; 另一方面, UCNP可以在退火过程中进入到钙钛矿体相晶界处, 阻碍离子迁移, 使恢复电压从0.43 V降低到0.28 V。极化诱导缺陷态模型解释了离子-载流子相互作用机制, 阐释了UCNP抑制钙钛矿光伏器件迟滞效应的机理。本研究可以为调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迟滞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编者按:徐徐展开新型钙钛矿光电材料的神秘画卷
赵晋津, 张文华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989-990.   DOI: 10.15541/jim2023200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2000
摘要469)   HTML66)    PDF(pc) (317KB)(57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无机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陈雨, 林埔安, 蔡冰, 张文华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991-1004.   DOI: 10.15541/jim2023010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105
摘要845)   HTML61)    PDF(pc) (18488KB)(475)    收藏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高能量转换效率(PCE)和低制造成本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认证PCE已经高达26%, 但在高温、高湿度和持续光照下PSCs的稳定性仍然明显落后于传统太阳能电池, 这成为其商业化道路中最大的阻碍。开发和应用高稳定性的无机空穴传输材料(HTMs)是目前解决器件光热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引入无机HTMs可以有效屏蔽水和氧对钙钛矿吸光层的侵蚀, 从而避免形成离子迁移通道。本文概述了应用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无机HTMs的分类和光电特性, 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 总结了针对无机HTMs器件的性能优化策略, 包括元素掺杂、添加剂工程和界面工程, 最后展望了无机HTMs未来的发展方向。下一步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无机HTMs的微观结构及其与PSCs性能的关系, 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PSCs器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宽带隙钙钛矿基二端叠层太阳电池复合层的研究进展
董怡曼, 谭占鳌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031-1043.   DOI: 10.15541/jim20230116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116
摘要544)   HTML33)    PDF(pc) (4546KB)(1414)    收藏

单结太阳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从根本上受限于Shockley-Queisser(S-Q)理论极限, 二端叠层结构可同时解决单结器件中面临的光谱失配和热弛豫能量损耗问题, 是突破S-Q极限最有前途的实用技术。二端叠层太阳电池中的复合层作为中间层的重要组分, 为来自两侧的电子和空穴提供复合位点, 避免了电荷堆积造成的开路电压损失并促进了电流流通, 是实现高性能叠层器件的关键因素之一。理想的复合层应具有较高电导率以提高电荷复合速率、高光学透过率以保证后结子电池的有效光吸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降低溶剂对子电池的溶解伤害以及较低的制备成本以推动叠层电池的商业化生产进程。目前已有多种材料被应用于二端叠层太阳电池中, 如薄金属、透明导电氧化物、导电聚合物、氧化石墨烯等, 在钙钛矿-钙钛矿、钙钛矿-有机、钙钛矿-晶硅叠层器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归纳了不同类型叠层太阳电池复合层的研究进展, 系统介绍了复合层的种类、设计原则、制备工艺等, 对比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复合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为制备高效叠层电池提供了有益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Cs2AgBiBr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张伦, 吕梅, 朱俊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044-1054.   DOI: 10.15541/jim20230049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049
摘要713)   HTML69)    PDF(pc) (7454KB)(2243)    收藏

近年来,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制造成本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 其含有铅元素的毒性以及稳定性阻碍了进一步商业化应用。双钙钛矿材料Cs2AgBiBr6具有稳定性优异、毒性低、载流子寿命长和载流子有效质量小的优势, 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光伏材料, 已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并展现出良好的性能。但是Cs2AgBiBr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无法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媲美, 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Cs2AgBiBr6的晶体结构及容忍因子等结构参数; 然后介绍了溶液法、反溶剂辅助成膜法、气相法、真空辅助成膜法以及喷涂法等薄膜制备工艺的进展, 评述了各种薄膜制备工艺的优缺点; 接着从元素掺杂、添加剂工程及界面工程(界面能级匹配和界面缺陷钝化)三方面介绍了Cs2AgBiBr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优化策略, 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 最后指出Cs2AgBiBr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挑战, 并从前驱体溶剂工程、带隙工程以及器件降解机理三方面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优化研究
王烨, 焦忆楠, 郭军霞, 刘欢, 李睿, 尚子璇, 张士东, 王永浩, 耿海川, 侯登录, 赵晋津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11): 1323-1330.   DOI: 10.15541/jim20230169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169
摘要578)   HTML25)    PDF(pc) (14143KB)(654)    收藏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低能耗和低成本等优点, 但PSCs界面缺陷引起的非辐射复合严重阻碍了其光电转换性能提升。本研究通过降低氧化镍空穴传输层的粒径尺寸, 提高粒径均匀性, 实现了光生空穴在电池界面的高效传输; 并通过优化钙钛矿薄膜的反溶剂作用时间提升结晶质量, 降低界面非辐射复合, 改善空穴传输层和钙钛矿的界面问题, 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从10.11%提高到18.37%。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研究表明, 界面优化后的钙钛矿薄膜在亮态下的表面接触电位差相比于暗态下增加了120.39 mV。采用压电力原子力显微镜(PFM)分析钙钛矿薄膜明暗态铁电性能, 发现界面优化后的钙钛矿铁电极化变化微弱, 说明优化界面有效降低了电池界面缺陷和迟滞效应。该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氧化镍空穴传输层, 提高钙钛矿薄膜质量, 减少了界面缺陷, 降低了非辐射复合和电池迟滞效应, 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超长稳定的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研究
马婷婷, 汪志鹏, 张梅, 郭敏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12): 1387-1395.   DOI: 10.15541/jim2023009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098
摘要368)   HTML16)    PDF(pc) (2475KB)(855)    收藏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发展迅速, 其能量转换效率(PCE)被一再刷新, 但长期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目前大部分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惰性气体环境中完成制备, 成本高且操作空间有限, 不利于产业化应用。本研究成功在空气中制备了具有超长稳定性的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系统探究了A位阳离子掺杂对钙钛矿微观结构、光电性能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掺杂FA+和Cs+可以提高钙钛矿薄膜质量, 优化钙钛矿/SnO2的能级排列, 抑制载流子复合, 显著提高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长期以及湿热稳定性。Cs0.05MA0.35FA0.6PbI3电池的最佳PCE为19.34%, 在(20±5) ℃, 相对湿度<5%的黑暗环境中放置242 d后, 仍保持初始效率的85%。MAPbI3电池在同样测试条件下放置112 d后, 效率下降为初始值的30%。掺杂FA+和Cs+也显著提高了电池的抗热和抗湿性。Cs0.05MA0.35FA0.6PbI3电池分别在(85±5) ℃、相对湿度20%~30%和(20±5) ℃、相对湿度80%~90%的黑暗环境中放置96 h后, PCE分别为初始值的99%和84%, 而MAPbI3在同样条件下的PCE仅为初始值的70%和56%。本研究为在空气环境制备高效、超长稳定的混合阳离子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Fmoc-FF-OH钝化钙钛矿薄膜及其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丁统顺, 丰平, 孙学文, 单沪生, 李琪, 宋健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076-1082.   DOI: 10.15541/jim2023005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050
摘要357)   HTML17)    PDF(pc) (5603KB)(1111)    收藏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有高的光吸收系数、可调节的带隙以及双极性的电荷传导特性, 是一种理想的光吸收材料。然而, 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在表/界面上存在多种缺陷, 会抑制载流子传输并引发复合。本研究选用含多官能团的氨基酸衍生物——9-芴甲氧羰基-L-苯丙氨酸-L-苯丙氨酸(Fmoc-FF-OH)作为添加剂来降低钙钛矿膜缺陷并抑制晶界上的载流子复合。结果表明, 当Fmoc-FF-OH的浓度为0.6 g·L-1时, 钙钛矿薄膜的粒径从138 nm增大到210 nm, 缺陷态密度从2.46×1015 cm-3降低至2.17×1015 cm-3。同时,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也表现出最优的性能, 开路电压从1.05 V提升到1.10 V, 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从15.50%提升到17.44%。在220 h的稳定性测试中, 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仍能维持初始的71%。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锡铅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垂直组分梯度的溶剂工程调控
代晓栋, 张露伟, 钱奕成, 任智鑫, 曹焕奇, 印寿根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089-1096.   DOI: 10.15541/jim2022071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710
摘要423)   HTML16)    PDF(pc) (5942KB)(892)    收藏

带隙1.1~1.4 eV的锡铅混合卤化物钙钛矿是单结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PCE)接近Shockley-Queisser (S-Q)理论效率极限值的理想材料。钙钛矿薄膜垂直方向上的化学组分梯度会通过影响能带结构影响载流子的传输和分离, 因此对锡铅混合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进行控制十分重要。本研究发现使用不同剂量的反溶剂制备锡铅混合钙钛矿会形成不同的垂直组分梯度, 并且随反溶剂用量增大薄膜表面铅含量增加。调整溶剂组分可以控制锡铅混合钙钛矿的垂直组分梯度, 增大溶剂中V(DMSO):V(DMF)可以形成底部富铅而表面富锡的垂直组分梯度。当铅基前驱液溶剂中V(DMSO):V(DMF)最优化为1 : 2时, 相比于1 : 4的对照组, 器件在标准光照条件下的开路电压从0.725 V提高到0.769 V, 短路电流密度从30.95 mA·cm-2提高到31.65 mA·cm-2, PCE从16.22%提升到接近18%。利用SCAPS软件数值模拟进一步证明了垂直组分梯度的必要性, 当钙钛矿薄膜底部富铅、顶部富锡时, 载流子在空穴传输层界面区域的复合有所减少, 因而电池性能得到提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NiOx介孔层的成膜过程对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方万丽, 沈黎丽, 李海艳, 陈薪羽, 陈宗琦, 寿春晖, 赵斌, 杨松旺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103-1109.   DOI: 10.15541/jim2023000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002
摘要454)   HTML27)    PDF(pc) (6216KB)(358)    收藏

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C-PSCs)具有稳定性好且成本低的优势, 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基于MAPbI3材料, 选择高质量的NiOx介孔层作为空穴传输层(HTL), 对比了NiOx介孔层不同制备方法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并对NiOx介孔层的厚度进行优化。研究发现, 与旋涂工艺制备的NiOx介孔层相比, 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介孔层的孔径分布均匀, 可改善钙钛矿(PVK)前体溶液填充在介孔支架中的填充状态。最终得到含HTL的高效率和低滞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其开路电压(VOC)为910 mV, 光电转换效率(PCE)为14.63%, 认证效率达14.88%。此外, 在空气中储存近900 h, 其PCE没有明显衰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单分子液晶添加剂在甲脒铅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韩旭, 姚恒大, 吕梅, 陆红波, 朱俊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097-1102.   DOI: 10.15541/jim20220777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777
摘要305)   HTML23)    PDF(pc) (966KB)(837)    收藏

溶液制备的钙钛矿薄膜通常含有大量晶界, 会降低薄膜结晶质量, 导致缺陷复合, 不利于提升器件性能。因此,制备更高结晶质量的薄膜来进一步提升能量转化效率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面临的挑战。液晶分子具有强的自组装能力和形貌调节能力, 本研究引入一种向列型单分子液晶4-氰基-4′-戊基联苯(5CB)作为甲脒铅碘(CH(NH2)2PbI3, FAPbI3)钙钛矿前驱液的添加剂, 可以增大钙钛矿晶粒尺寸, 减少晶界。此外, 5CB的氰基能钝化钙钛矿晶粒表面未配位的Pb2+, 降低缺陷态密度, 从而抑制非辐射复合。经过优化, 添加0.2 mg/mL 5CB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达到21.27%, 开路电压为1.086 V, 电流密度为24.17 mA/cm2, 填充因子为80.96%。本研究证明使用单分子液晶作为添加剂是提升FAPbI3钙钛矿电池性能的有效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氧化锆间隔层的低温喷涂制备及其三层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应用性能
张万文, 罗建强, 刘淑娟, 马建国, 张小平, 杨松旺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2): 213-218.   DOI: 10.15541/jim2022015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155
摘要771)   HTML138261)    PDF(pc) (5027KB)(711)    收藏

氧化钛/氧化锆/碳三层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具有原材料廉价、制备工艺易放大和稳定性好等优势, 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三层结构PSCs的低温制备研究进展缓慢,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难以在低温条件下构建合适的氧化锆间隔层。本研究以尿素为孔隙率调节剂, 用简单的喷涂法制备多孔氧化锆间隔层用于三层结构PSCs。通过调节喷涂次数优化氧化锆层厚度为1100 nm时, 电池的性能最优, 单电池功率转换效率达到14.7%, 5块电池串联模块(5×0.9 cm×2.5 cm)达到10.8%。PSCs在恒温恒湿箱(25 ℃, 湿度40%)保存200 d, 功率转换效率保持稳定, 没有明显下降。柔性基底上的氧化锆层经50次弯曲测试后保持完整, 未见脱落。与传统的丝网印刷氧化锆间隔层制备方法相比, 本研究的喷涂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操作温度低、与柔性基底兼容性好的优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杂化泛函HSE和PBE0计算CsPbI3缺陷性质的比较研究
吴晓维, 张涵, 曾彪, 明辰, 孙宜阳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9): 1110-1116.   DOI: 10.15541/jim20220756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756
摘要547)   HTML20)    PDF(pc) (2749KB)(327)    收藏

在卤族钙钛矿材料的缺陷研究中,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半局域泛函(如PBE)虽然能够得到与实验接近的禁带宽度, 但是已有研究表明其不能准确描述材料的带边位置。采用更准确的杂化泛函, 结合自旋轨道耦合(SOC)效应与充分的结构优化开展缺陷研究十分必要。可以选择两种杂化泛函, 即屏蔽的杂化泛函HSE和非屏蔽的杂化泛函PBE0。本研究以正交相CsPbI3为例, 系统比较了两种方法在缺陷性质计算上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 对于体相性质, 两种杂化泛函并无明显的差别。但是, 对于缺陷性质, 两种泛函出现定性的差别。HSE计算中预测的浅能级缺陷, 在PBE0计算中大部分变为深能级缺陷, 且缺陷转变能级和Kohn-Sham能级均出现定性差别。上述差别的本质在于, Hartree-Fock交换势具有长程作用特征, 因而普通的杂化泛函如PBE0在计算量允许的超胞尺寸上无法得到收敛的结果, 而HSE对上述交换势具有屏蔽作用, 可采用相对小尺寸的超胞得到收敛的缺陷能级。本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HSE杂化泛函需要较大的Hartree-Fock混合参数(约0.43), 其仍是准确计算卤族钙钛矿缺陷性质的有效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低剂量异辛酸亚锡调控两步法制备Sn-Pb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王煜, 熊浩, 黄孝坤, 江琳沁, 吴波, 黎健生, 杨爱军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12): 1339-1347.   DOI: 10.15541/jim2024019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40191
摘要212)   HTML9)    PDF(pc) (4769KB)(151)    收藏

锡铅(Sn-Pb)混合钙钛矿在制备过程中常使用大量的氟化亚锡(SnF2)添加剂来抑制Sn2+离子的氧化, 然而SnF2过量会影响薄膜质量、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和稳定性。因此, 开发低剂量的新型抗氧化剂对于实现高性能Sn-Pb混合钙钛矿电池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 在第一步中引入较低剂量的异辛酸亚锡(SnOct2)替代SnF2来抑制Sn2+的氧化。研究表明该添加剂可提高薄膜的结晶质量, 使得薄膜平均晶粒尺寸达到850 nm, 并且晶界数量减少。添加SnOct2的薄膜在手套箱存放7 d后仍含有93.5%的Sn2+, 且由于SnOct2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 使得添加SnOct2后器件的陷阱态密度更低, 从7.20×1015 cm-3降低到4.74×1015 cm-3, 抑制了非辐射复合。除此之外, SnOct2还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的表面能级。最终, 添加0.030 mmol SnOct2的Sn-Pb混合钙钛矿电池的PCE达到17.25%, 较添加0.10 mmol SnF2的器件(11.63%)有显著提高; 且在氮气中保存50 d后, PCE仍保存其初始值的7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原位生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共形氧化锡薄膜
刘锁兰, 栾福园, 吴子华, 寿春晖, 谢华清, 杨松旺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12): 1397-1403.   DOI: 10.15541/jim2024020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40202
摘要212)   HTML12)    PDF(pc) (6249KB)(128)    收藏

近年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取得了重要进展, 其中, 电子传输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对PSCs的性能有显著影响。传统旋涂法制备的电子传输层(ETL)难以完全覆盖FTO透明导电衬底尖端, 使得钙钛矿薄膜与FTO衬底直接接触, 导致电荷复合, PSCs性能降低。针对这一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原位生长方法, 在FTO玻璃衬底上制备共形的SnO2薄膜。所得SnO2薄膜不仅致密均匀, 而且能够覆盖FTO玻璃衬底尖端, 降低FTO衬底与钙钛矿薄膜的接触面积, 使在其上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此外, 共形的SnO2薄膜还能促进SnO2/钙钛矿界面电荷的有效提取, 降低PSCs的陷阱密度, 抑制陷阱辅助的电荷复合, 从而提升PSCs的PCE。对比实验发现, 当PSCs采用原位生长SnO2薄膜时, 其PCE提升至21.97%, 相较于采用旋涂法制备的SnO2薄膜(20.93%)有了明显提升, 表明原位生长SnO2薄膜可用作理想的ETL。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原位生长SnO2方法无需添加具有强腐蚀性的盐酸和有毒的巯基乙酸, 未来亦可扩展应用于不耐腐蚀的ITO柔性透明导电衬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