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鹏东, 王桢, 刘永锋, 温广武. 硅泥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9): 992-1004. |
[2] |
程节, 周月, 罗薪涛, 高美婷, 骆思妃, 蔡丹敏, 吴雪垠, 朱立才, 袁中直. 蛋黄壳结构FeF3·0.33H2O@N掺杂碳纳米笼正极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化学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3): 299-305. |
[3] |
胡梦菲, 黄丽萍, 李贺, 张国军, 吴厚政. 锂/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1): 32-44. |
[4] |
苏楠, 邱介山, 王治宇. 高容量氟掺杂碳包覆纳米硅负极材料: 气相氟化法制备及其储锂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8): 947-953. |
[5] |
杨卓, 卢勇, 赵庆, 陈军. X射线衍射Rietveld精修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6): 589-605. |
[6] |
宿拿拿, 韩静茹, 郭印毫, 王晨宇, 石文华, 吴亮, 胡执一, 刘婧, 李昱, 苏宝连. 基于ZIF-8的三维网络硅碳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9): 1016-1022. |
[7] |
王洋, 范广新, 刘培, 尹金佩, 刘宝忠, 朱林剑, 罗成果. 钾离子掺杂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锰酸锂性能的微观机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9): 1023-1029. |
[8] |
朱河圳, 王选朋, 韩康, 杨晨, 万睿哲, 吴黎明, 麦立强. 超高镍LiNi0.91Co0.06Al0.03O2@Ca3(PO4)2正极材料的储锂稳定性的提升机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9): 1030-1036. |
[9] |
冯锟, 朱勇, 张凯强, 陈长, 刘宇, 高彦峰. 勃姆石纳米片增强锂离子电池隔膜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9): 1009-1015. |
[10] |
陈莹, 栾伟玲, 陈浩峰, 朱轩辰. 基于应力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多尺度失效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8): 918-924. |
[11] |
江依义, 沈旻,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7): 710-716. |
[12] |
苏东良, 崔锦, 翟朋博, 郭向欣. 石榴石型Li6.4La3Zr1.4Ta0.6O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7): 802-808. |
[13] |
肖美霞, 李苗苗, 宋二红, 宋海洋, 李钊, 毕佳颖. 表面端基卤化Ti3C2 MXene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电极材料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6): 660-668. |
[14] |
王禹桐, 张非凡, 许乃才, 王春霞, 崔立山, 黄国勇. 水系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Ti2(PO4)3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5): 481-492. |
[15] |
王晶, 徐守冬, 卢中华, 赵壮壮, 陈良, 张鼎, 郭春丽. 钠离子电池中空结构CoSe2/C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12): 1344-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