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功能】纪念殷之文先生诞辰105周年虚拟学术专辑

今天是殷之文院士(1919530日—2006718日)诞辰105周年纪念日。殷之文先生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国际功能材料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曾担任国际铁电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铁电学报》、《铁电快报》的编委和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等,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无机功能材料学科奠基人之一。

为纪念殷之文先生在该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无机材料学报》选取了2020~2024年出版的无机功能材料方向的部分相关文章组成虚拟学术专辑。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0.9BaTiO3-0.1Bi(Mg1/2Ti1/2)O3铁电薄膜制备及储能特性
刘松, 张发强, 罗进, 刘志甫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 (3): 291-298.   DOI: 10.15541/jim2023048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488
摘要335)   HTML12)    PDF(pc) (994KB)(423)    收藏

电介质薄膜是通过介质极化方式存储静电能的一种材料, 以其高功率密度和高充放电效率, 在电子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 储能密度较低和温度稳定性差仍是电介质储能薄膜的缺陷。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了0.9BaTiO3-0.1Bi(Ti1/2Mg1/2)O3(0.9BT-0.1BMT)薄膜, 通过引入BMT期望获得高储能密度及宽温度稳定性, 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薄膜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退火温度过高会导致薄膜的致密性明显降低并伴随晶粒尺寸增大, 750 ℃是最佳的退火温度。综合性能研究发现, 1 kHz下, 薄膜的室温介电常数为399, 介电损耗为5.8%。薄膜在各测试频率下的介电温度稳定性满足X9R标准, ∆C/C25 ℃≤±13.9%。通过Currie-Weiss关系计算得到薄膜的弛豫系数(Relaxor value)γ值为≈1.96, 说明其具有明显的弛豫特性。储能特性研究显示, 薄膜的室温储能密度Wrec达51.9 J/cm3, 室温~200 ℃的宽温度范围内, 储能密度Wrec>20 J/cm3, 可释放能量效率η>65%(1600 kV/cm)。在脉冲放电测试中, 薄膜的脉冲放电时间τ0.9保持在15 μs以内, 且具有优异的频率、温度和循环可靠性。本研究所制备的0.9BT-0.1BMT铁电薄膜具有出色的储能特性和宽温度稳定性, 具备在高温环境中应用的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冷烧结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冯静静, 章游然, 马名生, 陆毅青, 刘志甫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2): 125-136.   DOI: 10.15541/jim2022033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338
摘要1607)   HTML92)    PDF(pc) (5021KB)(1278)    收藏

采用常规热烧结实现陶瓷粉体的致密化, 烧结温度通常超过1000 ℃, 这不仅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还会使一些陶瓷材料在物相稳定性、晶界控制以及与金属电极共烧等方面面临挑战。近年来提出的冷烧结技术(Cold Sintering Process, CSP)可将烧结温度降低至400 ℃以下, 利用液相形式的瞬态溶剂和单轴压力, 通过陶瓷颗粒的溶解-沉淀过程实现陶瓷材料的快速致密化。冷烧结技术具有烧结温度低和时间短等特点, 自开发以来受到广泛关注, 目前已应用于近百种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 涉及电介质材料、半导体材料、压敏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等。本文介绍了冷烧结技术的发展历程、工艺技术及其致密化机理, 对其在陶瓷材料及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其中根据溶解性的差异主要介绍了Li2MoO4陶瓷、ZnO陶瓷和BaTiO3陶瓷的冷烧结现状。针对冷烧结技术工艺压力高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并对冷烧结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坩埚下降法生长大尺寸Bi12GeO20晶体的宏观缺陷
齐雪君, 张健, 陈雷, 王绍涵, 李翔, 杜勇, 陈俊锋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3): 280-287.   DOI: 10.15541/jim2022064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642
摘要535)   HTML39)    PDF(pc) (14815KB)(530)    收藏

Bi12GeO20晶体是一种多功能光电材料, 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速光折变响应, 以及良好的压电、声光、磁光, 旋光和电光等性能。目前, 提拉法生长Bi12GeO20晶体, 存在生长成本高、晶锭形状不规则、生长产率低、晶体光学质量差和有效晶体截面小等问题。本研究率先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 在铂金坩埚和空气气氛中生长大尺寸Bi12GeO20晶体。通过各种分析测试方法研究生长获得的Bi12GeO20晶体中宏观缺陷的形态、分布和成分构成, 探讨了晶体生长过程中主要宏观缺陷的形成过程和成因。坩埚下降法生长的Bi12GeO20晶体存在两种主要宏观缺陷:枝蔓状和管状包裹体。其中, 枝蔓状包裹体与铂金溶蚀后的析晶相关, 而管状包裹体与铂金析出、接种界面不稳定性和温度波动有关。本研究提出了消除坩埚下降法生长晶体中宏观缺陷的技术途径, 通过降低生长控制温度、缩短高温熔体保持时间和优选籽晶等措施, 可重复地生长光学质量良好、55 mm× 55 mm× 80 mm的大尺寸Bi12GeO20晶体, 显著提升晶体的光学透过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Ca-B-Si体系LTCC材料腐蚀行为及腐蚀机理
罗淑文, 马名生, 刘峰, 刘志甫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5): 553-560.   DOI: 10.15541/jim2022051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513
摘要317)   HTML8)    PDF(pc) (14309KB)(265)    收藏

LTCC材料在电镀和化学镀工艺中对酸/碱镀液的耐蚀性是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 LTCC)材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特性。本工作研究了HCl、H2SO4和NaOH溶液(0.01~2.00 mol/L)和浸泡时间(10~300 min)对Ca-B-Si体系LTCC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TCC材料在不同的酸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 样品的腐蚀失重量会随着酸溶液浓度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而在碱溶液中并未观察到明显的腐蚀现象。当盐酸溶液浓度为1.00 mol/L时, LTCC材料的失重最大为54.96%。当硫酸溶液浓度为0.10 mol/L时, LTCC材料的失重最大为8.80%LTCC材料中的CaB2O4和CaSiO3晶相会与酸溶液发生溶解反应进而造成腐蚀, 并且随着酸溶液浓度增大, 反应后样品表面富Si蚀变层的形成速度更快, 进而使LTCC材料在较高浓度酸溶液中的浸泡失重量减小。LTCC材料在1 mol/L 盐酸溶液和0.1 mol/L硫酸溶液中溶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0.38、5.43 kJ/mol, 故盐酸溶液对LTCC材料的腐蚀速率大于硫酸溶液。结合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揭示了LTCC材料在酸溶液中以离子交换和水解反应占主导的腐蚀机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压电式高温液滴喷射元件研制
邹凯, 张文斌, 关胜, 孙海轶, 彭凯伦, 邹家杰, 李学红, 王成, 冷雨欣, 梁瑞虹, 周志勇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8): 987-988.   DOI: 10.15541/jim2023100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1001
摘要557)   HTML52)    PDF(pc) (595KB)(541)    收藏

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 EUV)光刻机光源主要采用激光产生等离子体技术, 用高功率激光轰击锡液滴靶产生13.5 nm波长的EUV光。其中, 基于逆压电效应的压电式高温锡液滴喷射元件是获取高重频高温锡液滴靶的关键部件。本项工作突破了耐250 ℃高温微细压电陶瓷管的组成设计和精细制备, 以及高温锡液滴喷射元件的结构设计和封装等关键技术, 成功研制了压电式高温液滴喷射元件。并通过自主搭建高温锡液滴靶光学检测平台, 基于此高温液滴喷射元件实现了重复频率20 kHz, 直径~100 μm的高温锡液滴靶的稳定输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阳离子场强对BaO-SiO2-Ln2O3微晶玻璃结构及高温性能影响
杨艳国, 任海深, 何代华, 林慧兴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10): 1207-1215.   DOI: 10.15541/jim20230044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044
摘要228)   HTML11)    PDF(pc) (1346KB)(500)    收藏

SiO2-BaO基微晶玻璃以其膨胀系数高、耐高性能优异而成为耐高密封领域研究的热点, 但稀土氧化物对该类封接玻璃改性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本工作研究不同高阳离子场强(Cation field strength, CFS)的稀土氧化物取代传统碱土氧化物BaO对新型富稀土—SiO2-BaO-Ln2O3(SBLn, Ln=La、Sm、Er、Yb)系列玻璃的网络结构、结晶行为、微观结构和高温性能的影响。随着稀土阳离子场强由2.82(La3+)增大到3.98(Yb3+), SBLn玻璃的玻璃转变温度(Tg)、析晶起始温度(Tx)、析晶峰值温度(Tp)均逐渐增加, 说明高稀土阳离子场强有利于提高SBLn玻璃的热稳定性。四类富稀土SBLn玻璃的结晶相均由BaSiO3和BaSi2O5相组成, 随稀土阳离子场强增大, BaSiO3相减少、BaSi2O5相增多, 稀土元素只存在于玻璃相中, 不参与晶相析出。随着稀土阳离子场强增加, SBLn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TE)由12.52×10-6/℃增大到13.13×10-6/℃(30~800 ℃), 但析晶量下降导致软化温度从1313.5 ℃降至1174.1 ℃。总之, 富稀微晶玻璃材料高热膨胀系数大于12×10-6/℃、软化温度均高于1150 ℃, 且在700 ℃高温下的直流电阻率大于106 Ω·cm, 说明富稀土微晶玻璃密封材料具有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氧传感器、铂薄膜热敏电阻器等高温场景下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LGT晶体高温电阻率与全矩阵材料系数表征
苏茂心, 李昕宸, 熊开南, 王升, 陈云琳, 涂小牛, 施尔畏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11): 1364-1370.   DOI: 10.15541/jim2023010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101
摘要306)   HTML20)    PDF(pc) (802KB)(527)    收藏

基于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技术的无线无源器件是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首选传感器, 其中压电衬底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是影响SAW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钽酸镓镧(LGT)晶体因电阻率高和稳定性好, 是SAW器件理想的高温压电衬底。为了全面评估LGT晶体的高温电阻率和材料系数稳定性, 本工作分别测试了纯LGT和掺铝钽酸镓镧(LGAT)晶体在氧气、氮气和氩气气氛中的高温电阻率, 并采用超声谐振谱(Resonant ultrasound spectroscopy, RUS)技术定征了纯LGT晶体高温全矩阵材料系数。电阻率测试结果显示, 在不同气氛下LGT晶体的高温导电行为明显不同, 纯LGT晶体在400~525 ℃范围内, 氮气中的电阻率最高; 在525~700 ℃范围内, 氩气中的电阻率最高, 700 ℃电阻率高达2.05×106 Ω·cm; 而对于LGAT晶体, 在整个测试温度区间氮气中的电阻率均最高, 700 ℃电阻率达1.12×106 Ω·cm, 略低于纯LGT晶体。高温全矩阵材料系数测试结果显示, 室温~400 ℃范围内, LGT晶体的电弹性能稳定, 随着温度升高, 弹性系数略有降低, 而压电系数d11几乎保持不变。以上结果表明, LGT晶体在高温下具有非常高的电阻率和材料稳定性, 适合作为压电衬底用于制备高温压电器件。本工作的研究结果为LGT基高温压电器件的设计与制备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层状结构第二相增强BiFeO3-BaTiO3陶瓷电阻率研究
康文烁, 郭晓杰, 邹凯, 赵祥永, 周志勇, 梁瑞虹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 (12): 1420-1426.   DOI: 10.15541/jim20230167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30167
摘要297)   HTML13)    PDF(pc) (2938KB)(1167)    收藏

BiFeO3-BaTiO3(BF-BT)陶瓷兼具高居里温度和优异的压电性能, 在高温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等部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F-BT陶瓷在高温环境下电阻率较低, 易造成器件高温性能恶化甚至失效。因此, 改善BF-BT陶瓷电阻性能是应用推广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一种铁酸盐, 其电阻率很难通过掺杂改性等常规方法进行改善。本研究在BF-BT陶瓷体系中发现一种电阻率异常升高的现象, 并证实这与样品中的第二相Bi25FeO40有关。显微结构分析表明, 该第二相具有一种特殊的层状周期性结构, 其中每三排原子构成一个周期, 而缺陷大多集中在其中一层原子当中。本研究采用传统固相法成功地制备出纯相的Bi25FeO40, 将其作为外添加剂加入到0.70BF-0.30BT组分中, 使基体组分在300 ℃的电阻率从1.03 MΩ·cm提高到4.33 MΩ·cm。此外, COMSOL仿真模拟的结果证实, 通过引入该第二相可以将0.67BF-0.33BT组分电阻率提高一个数量级。根据能量过滤效应, 这种特殊的结构具有高能垒, 可以阻碍载流子迁移, 从而提高BF-BT陶瓷电阻率。本工作为改善BF-BT陶瓷电阻率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聚苯醚/钙镧钛微波复合基板
姚晓刚, 彭海益, 顾忠元, 何飞, 赵相毓, 林慧兴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5): 493-498.   DOI: 10.15541/jim2021022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225
摘要496)   HTML20)    PDF(pc) (917KB)(623)    收藏

微波复合基板兼具树脂基体的高韧性和陶瓷填料优异的介电和热学性能, 是航空航天、电子对抗、5G通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本工作采用螺杆造粒与注塑成型相结合的新技术制备了聚苯醚(简写为PPO)为基体、钙镧钛(Ca0.7La0.2TiO3, 简写为CLT)陶瓷为填料的新型微波复合基板, 并对基板的显微结构、微波介电性能、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这种新技术制备的微波复合基板组成均匀且结构致密。随着CLT陶瓷的体积分数从0增大至50%, 基板的介电常数从2.65提高到12.81, 介电损耗从3.5×10 -3降低至2.0×10 -3 (@10GHz); 同时热膨胀系数从7.64×10 -5-1显著降低至1.49×10 -5-1, 热导率从0.19 W·m -1·K -1提高至0.55 W·m -1·K -1; 此外抗弯强度从97.9 MPa提高至128.7 MPa。填充体积分数40%CLT陶瓷的复合基板综合性能优异: εr=10.27, tanδ=2.0×10 -3(@10GHz), α=2.91×10 -5-1, λ=0.47 W·m -1·K -1, σs=128.7 MPa, 在航空航天、电子对抗、5G通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高分子辅助沉积法制备LaNiO3外延导电薄膜
杨柱, 郭少波, 蔡恒辉, 董显林, 王根水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5): 561-566.   DOI: 10.15541/jim2021027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271
摘要457)   HTML18)    PDF(pc) (2670KB)(720)    收藏

近年来LaNiO3(LNO)作为铁电超晶格、超导异质结和催化剂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简便、低成本的高分子辅助沉积法(Polymer Assisted Deposition, PAD), 在(001)取向的SrTiO3(STO)单晶衬底上制备了导电性能优异的LNO外延薄膜, 并对其进行各种结构和电学表征。摇摆曲线半高宽为0.38°, 表明LNO薄膜结晶度良好。高分辨XRD的φ扫描进一步证实LNO薄膜在STO衬底上异质外延生长。原位变温XRD测试进一步表征了LNO薄膜的外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 聚合物分解之后金属阳离子在单晶基体上有序释放并外延结晶。XPS结果表明, 采用PAD制备的LaNiO3薄膜不存在氧空位。薄膜表面光滑, 粗糙度为0.67 nm。在10~300 K温度区间内的变温电阻率表明LN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上述结果表明:PAD制备的LaNiO3薄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PAD在制备外延功能薄膜材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钛酸钡/硅酸钙复合生物活性压电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魏子钦, 夏翔, 李勤, 李国荣, 常江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6): 617-622.   DOI: 10.15541/jim20210549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549
摘要559)   HTML28)    PDF(pc) (12299KB)(1067)    收藏

压电材料产生的电信号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 但不具有良好的诱导矿化能力; 生物活性材料在生理环境下能够诱导类骨羟基磷灰石的沉积, 但又不能产生电信号促进成骨。因此, 开发出一种既能产生电信号, 又能诱导矿化沉积的复合生物活性压电材料, 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钛酸钡为压电组分, 以硅酸钙为生物活性组分,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钛酸钡/硅酸钙复合生物活性压电陶瓷, 测试了压电性能, 并用体外矿化实验评价了诱导矿化能力。硅酸钙复合含量达到30%时, 复合陶瓷仍具有一定的压电性能(d33=4 pC·N-1), 并且能够在模拟体液中诱导磷酸钙沉积。钛酸钡与硅酸钙的复合能够同时具有压电性和生物活性, 为骨修复材料提供了新的选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掺铋钇铁石榴石磁光陶瓷的热压烧结及其性能研究
邹顺, 何夕云, 曾霞, 仇萍荪, 凌亮, 孙大志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7): 773-779.   DOI: 10.15541/jim2021060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603
摘要689)   HTML18)    PDF(pc) (3248KB)(899)    收藏

钇铁石榴石(Y3Fe5O12, YIG)材料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和磁光性能在微波通信、激光技术和光纤通讯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离子掺杂是提高YIG材料磁光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研究选择离子半径适配的Bi3+掺杂改性YIG陶瓷以提高材料的磁光性能。本工作采用固相法热压烧结制备BixY3-xFe5O12 (x=0、0.3、0.6、0.9)陶瓷, 并研究Bi3+掺杂对YIG陶瓷材料相结构、微观形貌、红外透过性、磁性能以及磁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陶瓷样品均呈石榴石立方相结构; 显微结构致密, Bi3+掺杂后晶粒尺寸不同程度增大; 样品红外透过率良好, 随Bi3+掺杂量增大而降低; 陶瓷样品的法拉第旋转角随Bi3+掺杂量增加呈线性变化, Bi3+掺杂量每增加1% (原子分数), 在波长1064 nm和1550 nm处变化量分别约为-49.0 (°)/cm和-30.2 (°)/cm。Bi0.6Y2.4Fe5O12陶瓷样品在1064 nm和1550 nm波长下法拉第旋转角分别达到-703.3 (°)/cm和-461.5 (°)/cm, 绝对值远高于未掺杂YIG陶瓷的277.6 (°)/cm和172.0 (°)/cm。由此可见, 掺杂适量Bi3+可以显著增强YIG陶瓷材料的磁光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改性(Sr,Ca)TiO3基储能陶瓷介电及MLCC性能研究
陈永虹, 林志盛, 张子山, 陈本夏, 王根水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9): 976-982.   DOI: 10.15541/jim2021071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718
摘要529)   HTML21)    PDF(pc) (2001KB)(730)    收藏

工业级脉冲储能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是现阶段国内研制和生产电子启动装置的重要元器件, 针对国内主要有机薄膜电容器尺寸大、寿命短、可靠性较低的不足, 本研究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 制备了SrTiO3和CaTiO3基的脉冲储能介质陶瓷材料, 研究了微量助烧剂掺杂, 以及Sr2+/Ca2+相互掺杂对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能的影响, 并进一步制备和研究了以(Sr,Ca)TiO3为基体MLCC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加入质量分数1.0%的助烧剂, 引入微量Bi3+ 可取代Sr2+, 提高了SrTiO3材料的介电常数, 而Bi3+对CaTiO3基材料的介电性能无明显影响; Mn元素有效抑制高温烧结中Ti4+的还原, 降低介电损耗; 加入助烧剂有效降低瓷粉的烧结温度, 提高材料的致密性。(SrxCa1-x)TiO3体系的MLCC可保持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低的介电损耗, 当 x=0.4 时, 其介电损耗tanδ=1.8×10-4, 击穿强度为59.38 V/μm, 高低温放电电流变化率为±7%, 放电稳定, 在常温和高温(125 ℃)下经1000次循环充放电实验均未失效, 是一种在不同电场强度下具有相对较优的容量稳定性以及较高可靠性的脉冲特性(Sr,Ca)TiO3基电容器陶瓷介质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低成本溶液法制备厘米级Cs3Cu2I5单晶及其闪烁发光性能
徐婷婷, 李云云, 王谦, 王京康, 任国浩, 孙大志, 吴云涛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10): 1129-1134.   DOI: 10.15541/jim2022002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028
摘要834)   HTML41)    PDF(pc) (4508KB)(954)    收藏

近年来, 拥有高发光量子效率的低维钙钛矿/类钙钛矿结构金属卤化物在辐射探测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工作利用反溶剂扩散法生长了高光学质量的厘米级尺寸零维结构Cs3Cu2I5单晶, 并系统研究了其光学吸收、透过、光致激发和发射、时间分辨光致发光、X射线辐照发光、余辉、热释光以及伽马射线探测性能。溶液法制备的Cs3Cu2I5晶体的光学带隙为3.68 eV。在X射线激发下, Cs3Cu2I5单晶的蓝光发射峰位于448 nm, 来源于自陷激子发光。闪烁衰减时间主分量为947 ns (96%)。Cs3Cu2I5单晶的余辉水平与商用BGO晶体相当。此外, 该晶体作为伽马射线闪烁体也表现出29000 photons/MeV的高光产额, 与熔体法制备的Cs3Cu2I5晶体闪烁性能相当。本研究证实了低成本制备高性能Cs3Cu2I5闪烁晶体的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BiAlO3掺杂PZT陶瓷的高压电性能和低电场应变滞后
刘鼎伟, 曾江涛, 郑嘹赢, 满振勇, 阮学政, 时雪, 李国荣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 (12): 1365-1370.   DOI: 10.15541/jim2022016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20162
摘要451)   HTML18)    PDF(pc) (1071KB)(556)    收藏

铅基压电陶瓷因其优异的压电性能, 被广泛应用于压电器件。其中, 压电驱动器要求压电陶瓷具有较高压电性能并且在电场下具有较高的电致应变和较小的应变滞后。本研究通过施主-受主共掺, 得到高压电性能和低电场应变滞后的PZT陶瓷。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1-x)(Pb0.95Sr0.05)(Zr53Ti47)O3-xBiAlO3+0.2%MnO2陶瓷(掺杂量为质量百分数), 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iAlO3掺杂量较少时, 陶瓷中缺陷偶极子的“钉扎”效应使得陶瓷畴壁转动困难, 陶瓷压电性能较弱, 应变滞后也较小。随BiAlO3掺杂量增加, 缺陷偶极子“钉扎”效应减弱, 陶瓷的压电性能和应变滞后随之提高。本实验得到的性能最优组分为x=1.75%, 该组份陶瓷的压电系数d33=504 pC/N, 机电耦合系数kp=0.71, 机械品质因数Qm=281, 居里温度TC=312 ℃, 在10 kV/cm电场下的应变滞后仅为15%, 并且还具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是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压电驱动器用压电陶瓷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Gd3(Al,Ga)5O12:Ce闪烁晶体扭曲生长、组分偏析与性能研究
孟猛, 祁强, 丁栋舟, 赫崇君, 赵书文, 万博, 陈露, 施俊杰, 任国浩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 (2): 188-196.   DOI: 10.15541/jim2020026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00268
摘要635)   HTML14)    PDF(pc) (1228KB)(1130)    收藏

新型闪烁晶体Gd3(Al,Ga)5O12:Ce(简写为GAGG:Ce)在制备过程中易出现多晶扭曲生长、组分偏析等问题, 严重影响晶体的性能。为了得到大尺寸高质量的GAGG:Ce晶体, 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X射线激发发射谱(XEL)等手段, 结合熔体特性分析了GAGG:Ce晶体多晶扭曲生长、组分偏析的形成机制。通过调整温场、抑制组分挥发等方法生长出φ50 mm×120 mm的GAGG:Ce晶体, 并重点研究了GAGG:Ce晶体的光谱特性与闪烁性能。结果表明: GAGG:Ce晶体的光输出达58000 ph./MeV, 能量分辨率为6.4%@662 keV, 在550~800 nm波长区间的透过率约为82%。晶体闪烁衰减快分量为126 ns (83%), 慢分量为469 ns (17%)。晶体的发射峰中心波长在550 nm左右, 与硅光电倍增管的接收波长匹配, 且发光峰值处的透过率EWLT(Emission Weighted Longitudinal Transmittance)值高达79.8%。GAGG:Ce晶体兼具高光输出与高能量分辨率, 在中子和伽马射线探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Sm掺杂增强PZT基弛豫型铁电陶瓷压电性能研究
董昌, 梁瑞虹, 周志勇, 董显林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 (12): 1270-1276.   DOI: 10.15541/jim20210146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10146
摘要847)   HTML40)    PDF(pc) (2918KB)(1236)    收藏

锆钛酸铅(PZT)基压电陶瓷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功能材料, 可应用于水声换能器、压电马达、医疗超声换能器以及声表面波滤波器等。通过改性提高PZT基压电陶瓷的压电性能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工作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准同型相界(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MPB)组分的Sm-0.25PMN-0.75PZT压电陶瓷, 并对其微观结构以及宏观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Sm3+可以增强压电陶瓷的局域结构异质性, 提升介电响应从而提高压电性能。当Sm3+引入过多时, 铁电极化的长程连续性被大面积打断, 压电性能下降。本实验中得到的最优组分压电陶瓷性能为:高压电系数d33~824 pC/N, 高压电电压常数g33~27.1×10-3 m2/C和相对较高居里温度TC~178 ℃, 电致应变在室温至150 ℃范围内低于5%, 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性能压电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SnS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对NO2气体的检测
山巍,傅正钱,张发强,马名生,刘志甫,李永祥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4): 497-504.   DOI: 10.15541/jim2019013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133
摘要632)   HTML9)    PDF(pc) (13947KB)(1145)    收藏

二维金属硫化物材料具有较低的电子噪声以及极大的比表面积, 使其非常适合用作气敏材料, 因此寻求高效可控的方法制备二维金属硫化物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使用高温化学浴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高结晶二维六方SnS2纳米片。采用不同手段对制备的SnS2纳米片进行表征, 并进一步研究了SnS2纳米片的气敏性能。结果显示: 油酸、油胺用量(体积)相同时, 产物SnS2的形貌是均一的六角形纳米片, 其直径约150 nm, 厚度约4~6 nm。气敏测试表明该SnS2纳米片对NO2气体具有良好响应, 且响应过程可逆, 选择性好。其最佳工作温度为130 ℃, 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98和680 s。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