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N系超硬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兴旺,邹云娟,严辉,陈光华
2000 Vol. 15 (4): 577583
摘要(
1896 )
PDF(474KB)(
1104
)
超硬材料的合成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由于碳基和硼基超硬材料的理论设计和发现,引起了人们在实验和理论上对硬度与金刚石接近,甚至超过金刚石的材料研究兴趣。在B-C-N系超硬材料中,除了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以外,β-C3N4、立方氮碳化硼以及富勒烯等材料,也正日益受到国际材料界的重视。本文就B-C-N系超硬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
KTiOAsO4晶体的生长缺陷研究
牟其善,刘希玲,马长勤,王绪宁,路庆明
2000 Vol. 15 (4): 584588
摘要(
1815 )
PDF(353KB)(
998
)
研究KTiOAsO4晶体的生长缺陷,对于改善它的性能和应用前景,有很大的意义.本文利用化学腐蚀光学显微术和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术研究了KTiOAsO4晶体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腐蚀剂对于显示KTA晶体的表面缺陷效果显著,KTA晶体中主要的缺陷有铁电畴、生长层、扇形界、位错和包裹物.讨论了这些缺陷形成的原因。
|
|
水解法锑白的晶型结构控制机理
肖松文,肖骁,刘志宏,李启厚,张多默
2000 Vol. 15 (4): 589594
摘要(
1993 )
PDF(217KB)(
1160
)
本文基于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分析确定了两种晶型锑白的不同结构基元:SbO3配位四面体与SbO3+3E星状四面体;详细探讨了水解法制锑白时水解介质等条件对其晶型结构影响的机理,得到了水解法制锑白时控制晶型结构的规律.
|
|
CsCdF3:Cr3+晶格畸变及其Cd2+-空位研究
杨子元
2000 Vol. 15 (4): 595599
摘要(
1478 )
PDF(282KB)(
1074
)
按照零场分裂(ZFS)的三阶微扰理论和叠加晶场模型,建立了ZFS参量D与CsCdF3:Cr3+晶格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考虑了晶格畸变和Cd2+空位对零场分裂参量D的贡献,计算了CsCdF3:Cr3+晶体的零场分裂参量D,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证明了晶格畸变和Cd2+空位的存在;同时得到包围 Cr3+离子的 F-离子向中心 Cr3+离子分别移动X1=0.00291nm,X2=0.001nm,X3=0.0026nm.CsCdF3:Cr3+晶体基态的ZFS主要来自Cd2+空位,但晶格畸变的贡献是不能忽略的.
|
|
ZrO2-Ti系材料的热力学分析与显微结构研究
滕立东,王福明,李文超
2000 Vol. 15 (4): 600606
摘要(
1472 )
PDF(422KB)(
1117
)
通过热力学数据的预报与计算,对ZrO2-Ti体系的相间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材料合成的热力学条件.在此基础上常压烧结合成了不同组分配比的ZrO2-Ti系复合材料,并采用XRD、SEM、TEM等方法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ZrO -Ti系均质复合材料由α-Ti相,四方ZrO2相和少量的单斜ZrO2相组成.XRD和TEM分析表明,组元Ti和ZrO2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
|
热压烧结制备纳米Y-TZP材料
李蔚,高濂,归林华,郭景坤
2000 Vol. 15 (4): 607611
摘要(
1835 )
PDF(455KB)(
991
)
本文研究了热压烧结制备纳米Y-TZP材料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压烧结纳米Y-TZP材料有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纳米Y-TZP材料在热压烧结时,由于软团聚未能有效地破碎;造成烧结过程中团聚体内部首先致密化,与基体之间产生张力,导致裂纹状大气孔的出现.同时因石墨模具的限制,热压时的外压不足以克服塑性滑移产生所需的“阈值”,因此大气孔无法“压碎”,使材料的烧结密度比相同温度下无压烧结还低.针对热压烧结纳米Y-TZP材料的局限性,采用热煅压烧结,可在1100℃的低温下获得致密的纳米Y-TZP材料,晶粒大小仅85nm左右。
|
|
β-赛隆(Sialon)/刚玉复相耐火材料研究
李亚伟,李楠,王斌耀,刘静,陈方玉
2000 Vol. 15 (4): 612618
摘要(
1970 )
PDF(499KB)(
1313
)
采用氮化反应烧结工艺制备β-Sialon/刚玉复相耐火材料.结果表明,在低于1450~1600℃下的流动氮气气氛中直接氨化反应一定比例的AI、Si、Al2O3微粉,以及刚玉细粉和颗粒,可以制备不同Z值的β-赛隆(Si6-zAlzOzN8-z)/刚玉复相材料.但是,最终产物中的β-赛隆相的Z值与设计值存在偏差,这可能与反应过程有关。不同Z值的β-赛隆/刚玉复相材料均显示良好的抗渣铁侵蚀性.同时抗碱试验表明;当预设计Z值为1.5~2.5时具有良好的抗碱性能,而当预设计Z值等于4时,抗碱性下降,这可能与复相材料中Sialon含量及其Z值有关.
|
|
(YCa)F3助烧AIN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热导率
刘耀诚,周和平,乔梁
2000 Vol. 15 (4): 619624
摘要(
1925 )
PDF(322KB)(
1012
)
采用(CaY)F3为助烧结剂,低温烧结(1650℃, 6h)制备出热导率为208W/m·K的AIN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热导率随保温时间的变化服从方程:λ(t)=λ∞-△λ(0)·e-t/r·用SEM、 SThM、 TEM和 HREM对 AIN陶瓷的显微结构及其对热导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对AIN陶瓷热导率的影响可以忽略,而分隔在AIN晶粒之间的晶界相会降低热导率。
|
|
燃烧合成AlN-TiC陶瓷及致密化机理分析
郑永挺,韩杰才,杜善义
2000 Vol. 15 (4): 625630
摘要(
1956 )
PDF(490KB)(
974
)
采用SHS工艺,在100MPa高压氮气下,制备了致密的AIN-TiC陶瓷,相对密度达95%,抗弯强度达240MPa.研究表明,AI-N2-TiC体系SHS过程中,当反应温度升至660℃时,AI熔化.高温下熔融AI在TiC表面发生漫流现象,在SHS反应区发生液相烧结,从而使反应区孔隙率显著下降,当开气孔闭合时在气相等静压作用下形成致密产物.随着TiC含量增加,液相烧结作用增强,产物致密度显著提高,抗弯强度及断裂韧性提高.AI-N2-TiC体系的SHS致密化主要发生在燃烧波蔓延方向,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
|
铝合金直接氨化生长氮化铝反应机制研究
金海波,陈克新,周和平,王群,王文忠
2000 Vol. 15 (4): 631635
摘要(
2268 )
PDF(263KB)(
1171
)
针对铝合金直接氮化生长AIN过程中的晶体生长过程进行分析,通过X-ray衍射和SEM观察,获得了不同生长阶段AIN晶体的生长特征,研究了铝合金直接氨化生长氮化铝的反应机制.提出了一种气-液-固-固)晶体生长机制,简称VLSS机制,并着重对VLSS机制的实现条件、实现过程以及与传统的VLS晶体生长机制的相同点和差异进行了讨论.
|
|
钡镁锰矿合成及在水溶液中电化学性质研究
夏熙,刘斌
2000 Vol. 15 (4): 636640
摘要(
2094 )
PDF(257KB)(
1091
)
合成了一种二氧化锰电池正极材料.用改进的碱性条件下合成晶型良好的纳米δ-MnO2,合成出了含 Mg2+的钡镁锰矿(Todorokite),经 XRD、 TEM测试表明其为粒度均匀的纳米大隧道(3×3)MnO2,并在碱性和中性电液中对样品进行恒流放电,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循环稳定性良好。
|
|
Al2O3基板直接敷铜法的敷接机理研究
方志远,周和平,陈虎
2000 Vol. 15 (4): 641646
摘要(
2354 )
PDF(468KB)(
1262
)
本文采用直接敷铜工艺, 1070℃流动氮气氛下保温3h制得剥离强度达11.5Kg/cm2的直接敷铜Al2O3基板.界面产物CuAIO2的形成是获得较高结合强度的关键.敷接温度下,在界面上产生了能很好润湿Al2O3表面的Cu[O]共晶液体,并反应生成了连续的CuAIO2层降温时,共晶液体从Cu侧开始固化并淀析出Cu2O颗粒.当固化前沿与CuAIO2层相遇时,液相参与的界面反应停止.冷却至室温,即可获得Cu和Al2O3基板之间的牢固结合.
|
|
含钛多孔粘土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戴劲草,萧子敬,叶玲,黄继泰
2000 Vol. 15 (4): 647652
摘要(
1868 )
PDF(358KB)(
995
)
采用sol-gel法合成了含Ti多孔粘土材料,并利用XRD、IR、DTA等方法对其实验条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sol-gel法比TiCl4水解法更容易形成大孔结构,在[Ti]=0.82mol·L-1、[Ti]/±=20mmol·g-1的条件下,可得到层间开孔达2.93um、比表面351.0m~2·g-1的含Ti多孔粘土材料,材料在860℃之前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
|
铁磷模拟HLW熔体的腐蚀性能
陈福义,介万奇,Delbert E.Day
2000 Vol. 15 (4): 653659
摘要(
1694 )
PDF(408KB)(
1011
)
在铁磷模拟HLW熔体和硼硅酸盐熔体DWPF内测量了六种耐火材料的动态腐蚀速度,测量在 1000~1300℃之间进行,在铁磷熔体中,致密氧化铝和氧化铬耐火材料有最低的熔线腐蚀速度,二氧化硅、锆英石和AZS耐火材料的腐蚀速度比较高.同时,氧化铝和氧化铬耐火材料在铁磷熔体中的腐蚀速度小于它们在硼硅酸盐熔体DWPF中的腐蚀速度.对氧化铬耐火材料来说,其在三种含有模拟HLW废料的铁磷熔体中的熔线腐蚀速度<0.1mm/day.可以认为商品制造的致密氧化铝和氧化铬耐火材料是可以用来熔化很多铁磷HLW废料的,甚至可以熔化含有16wt%氧化钠的HLW废料.
|
|
CoxR1-xAl2O4(R=Zn,Mg)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研究
闫国杰,程继健,张金朝,春胜利
2000 Vol. 15 (4): 660664
摘要(
1734 )
PDF(205KB)(
1056
)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适用于彩电显象管内荧光体着色的CoxR1-xAl2O4(R=Zn、 Mg, x=0.8~1.0)钴蓝颜料: 450nm波长处反射率最大提高18.2%, 600nm处反射率最大降低5%。通过对该颜料反射率的影响因素,如掺杂离子类型、掺杂浓度和Co2+离子浓度的探讨,结论如下:Zn2+、Mg2+改变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作用机理为晶格畸变引起Co2+3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程度的变化;对于掺杂离子Zn2+、Mg2+,x下限值分别约为0.85和0.8.
|
|
Ti-2B-60wt%Cu)/(3Ti-2BN-x·Cu)层状材料燃烧合成研究
曹文斌,沈卫平,葛昌纯,Grigoryan E H,Sytschev A E,Rogachev A S
2000 Vol. 15 (4): 665672
摘要(
1817 )
PDF(465KB)(
830
)
研究了当燃烧波蔓延通过(Ti-2B-60wt%Cu)/(3Ti-2BN-x·Cu)(x=0、10、20、 40wt%)两层混合粉料时,稀释剂Cu含量和生坯压制压力p的变化对燃烧波形态和传播速度的 影响.经实验测定,当p=60MPa时;燃烧波在(3Ti-2BN)、(3Ti-2BN-10wt%Cu)、(3Ti-2BN- 20wt%Cu)、(Ti-2B-60wt%Cu)单层混合物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4.96mm/s、4.43mm/s、 2.17mm/s、 18.52mm/s,燃烧波不能蔓延通过(3Ti-2BN-40wt%Cu)单层混合物。对于(Ti- 2B-60wt%Cu)/(3Ti-2BN-x·Cu)层状混合物,从一端点火以后,燃烧波形态随(3Ti-2BN-x·Cu) 层金属含量的增加由弯向(3Ti-2BN-U·Cu)层的弧形改变为切向该层的楔形.此外,还研究了 生坯压制压力p=12、 24、 84、 108MPa时,不同生坯密度对燃烧波形态和传播速度的影响 规律.
|
|
热压法制备0.3PZN-0.7PZT压电陶瓷研究
徐永利,李尚平,汪鹏,田莳
2000 Vol. 15 (4): 673677
摘要(
1890 )
PDF(342KB)(
1280
)
研究了热压法制备0.3PZN-0.7PZT系压电陶瓷过程中,铅含量以及热压和退火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铅含量、提高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可得到性能优良的压电陶瓷.制得的压电陶瓷密度接近理论密度,电性能指标为: d33=715 pC/N, Kp=0.65, tgδ=2.9%, εr=3457, Qm=50.1.
|
|
67 Pb(Mg1/3Nb2/3)O3-33PbTiO_3单晶90°铁电畴光学研究
李东林,王评初,罗豪甦,殷之文
2000 Vol. 15 (4): 678684
摘要(
3295 )
PDF(600KB)(
1177
)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67Pb(Mg1/3Nb2/3)O3-33PbTiO3固溶体铁电单晶在室温时 90°铁电畴结构.铁电畴结构与晶体质量有关,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光学透明晶体中存在着尺 寸为2~3mm的均匀大畴,不同极化方向的大畴重叠形成雾状区,使晶体表现出光学质量宏观 不均匀.在光学质量差的雾状晶体中则存在着 0.1mm宽的{110}型带状孪生畴,使晶体形成 表面浮凸,带状畴内还存在着90°亚畴.并对这些畴的形成作了讨论.
|
|
应力对压电陶瓷驱动器位移性能的影响
陈大任,张望重,朱梅根
2000 Vol. 15 (4): 685690
摘要(
1911 )
PDF(384KB)(
1194
)
在研制由钨青铜型压电陶瓷分立驱动器组装成特种圆环状压电驱动器中,发现组装后横向位移模圆环驱动器的位移量呈现异常的变化;它的位移量比分立器件的增加可达~30%.对组成、器件制备等进行了大量实验,分析认为;分立器件在组装后处于严重的压应力中,它对逆压电效应的影响是上述结果的原因.它的主要机制是在压应力下通过90°畴重新取向或钨青铜结构中基本组元-氧八面体的畸变使自发极化偏离于原压应力方向,一旦施加电场则造成位移量的大大增加.
|
|
Y和YF3掺杂钛酸钡系PTCR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黄传勇,唐子龙,张中太
2000 Vol. 15 (4): 691696
摘要(
1886 )
PDF(272KB)(
1026
)
在不同烧结气氛下制备了Y和YF3掺杂钛酸钡材料,借助于XRD、SEM、XRF和阻温测试分析仪,研究了烧结气氛对Y和YF3掺杂钛酸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氧分压气氛可促进Y和YF3掺杂钛酸钡材料的烧结,晶粒长大,而且这二种掺杂钛酸钡材料都是n型半导体.经过氩气气氛烧结的Y掺杂钛酸钡材料PTCR效应较弱;而对在氩气气氛中烧结的0.3mol%YF3掺杂钛酸钡材料却观察到了较好的PTCR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可能与F元素取代O位而导致材料的价控半导有关.
|
|
PTCR陶瓷材料的超低温烧结
唐小锋,陈海龙,周志刚
2000 Vol. 15 (4): 697703
摘要(
1964 )
PDF(493KB)(
1239
)
主要研究了BN对PTCR陶瓷材料低温烧结的作用.对La掺杂BaTiO3PTCR陶瓷,在1100℃的低温下烧结可以得到室温电阻率为150Ω·cm、升阻比为4.9个数量级的样品.对居里温度为360℃的高居里点(Ba0.4Pb0.6)TiO3 PTCR陶瓷材料,选用 Nb2O5为半导化剂,BN和AST为助烧剂时,可以在1000℃左右的超低温下烧成.同时,对BN助烧剂的液相烧结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
大气中金属阴极保护用β-Al2O3粉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樊增钊,陈昆刚,尹耀波,徐孝和
2000 Vol. 15 (4): 704710
摘要(
1957 )
PDF(484KB)(
1196
)
研究了β-Al2O3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与性质,这种粉体材料可以采用慢速升温、分 阶段保温的工艺,煅烧Li2CO3、Na2CO3和Al2O3的均匀混合物不经球磨直接制得.根据使用要求与生产条件,混合物可用干混、半湿混-过筛或喷雾干燥法来制备.粉体材料主要由β/β~"-Al2O3组成,β~"相的相对含量>70%,加入适当的粘结剂与溶剂,可将其制成大气环境 中金属管道外的固体电解质涂层.涂层中粉体的化学与电化学性能稳定,其阴极极化曲线有明显的平坦区,可用于阴极保护技术.
|
|
树脂炭包覆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电极的研究
杨瑞枝,张东煜,张红波,徐仲榆,余迪华,何月德
2000 Vol. 15 (4): 711716
摘要(
2226 )
PDF(249KB)(
1136
)
以液相浸渍法在天然鳞片石墨(NFG)表面包覆酚醛树脂后进行热处理,制备了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将这种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考察了其在1M LiPF6/EC+DEC(1:1)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并分析了工艺条件中不同热处理温度(HTT)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HTT=900℃热处理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材料的第三次稳定放电容量(D3)为 213.75mAh/g,第三次充、放电效率(η3)为88.69%;并且循环寿命较长,可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
溅射工艺对SiCN薄膜沉积及光性能的影响
肖兴成,宋力昕,江伟辉,彭晓峰,胡行方
2000 Vol. 15 (4): 717721
摘要(
2113 )
PDF(304KB)(
1322
)
本文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制备了SiCN薄膜,研究了基本工艺参数如溅射功率、N分压对薄膜沉积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溅射制备的薄膜中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膜中三元素Si、C和N两两之间形成了共价键.N分压的提高降低了薄膜的沉积速率.N流量的提高使光学带隙增大.溅射功率的提高使薄膜的沉积速率提高,但使得光学带隙减小.
|
|
ZrO2及ZrO2:CdS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黄为民,施剑林
2000 Vol. 15 (4): 722726
摘要(
1690 )
PDF(299KB)(
1487
)
利用sol-gel方法合成了ZrO2薄膜,并通过在ZrO2薄膜中复合CdS纳米粒子成功地制备了ZrO2:CdS薄膜.制得的ZrO2薄膜透明并具有较好的光透射性,而ZrO2的含量及膜厚是影响其光透射性的主要因素.分散在ZrO2:CdS薄膜中的CdS纳米粒子为六方相结构,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其平均尺寸为4~6nm.实验结果表明:ZrO2颗粒的晶化会对薄膜的光学性能及表面形貌产生影响,但CdS的形成可以抑制薄膜表面ZrO2颗粒的晶化,从而得到较为平滑的薄膜.
|
|
SiO2气凝胶薄膜中Eu3+离子的跃迁
张步新,赵伟明,朱文清,王克胜,蒋雪茵
2000 Vol. 15 (4): 727732
摘要(
2035 )
PDF(418KB)(
1103
)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了 Eu3+掺杂SiO2气凝胶薄膜,并对其发光及跃迁性质进行了研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对样品的型貌结构做了观测,采用XRD和IR对所得样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测量了样品的激发-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通过Judd-Ofelt理论计算了Eu3+的5D0的辐射跃迁几率,并根据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5D1的无辐射跃迁几率及弛豫性质.虽然结果与掺Eu3+的体硅玻璃没有很大差别,但可通过此简易低温的方法制得掺稀土离子的良好薄膜,这对得到具有轻质玻璃性质的发光薄膜展示了广阔应用前景.
|
|
直流磁控反应溅射制备IrO2薄膜
王世军,丁爱丽,仇萍荪,何夕云,罗维根
2000 Vol. 15 (4): 733739
摘要(
1795 )
PDF(504KB)(
1173
)
为研究氧化依(IrO2)对PZT铁电薄膜疲劳性能的影响,利用直流(DC)磁控反应溅射(sputtering)工艺成功地在SiO2/Si(100)衬底上制得了高度取向的IrO2薄膜.并在其上制成PZT铁电薄膜.讨论了溅射参数(溅射功率、 Ar/O2比、衬底温度)以及退火条件对氧化铱薄膜的结晶、取向和形态的影响.
|
|
离子束增强沉积界面共混工艺对Cr-N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唐宾,李咏梅,胡奈赛
2000 Vol. 15 (4): 740746
摘要(
1982 )
PDF(554KB)(
1099
)
采用连续压入法以及球滚接触疲劳法评定不同界面共混工艺所制Cr-N镀层膜基结合 强度,并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相同条件下,随着氮离 子轰击能量从10、20keV提高到40keV,动反冲共混界面结合强度则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c 值测量值分别为650、700、330N.当轰击能量为20、10keV时,Cr-N镀层在△Trz=442MPa 时,循环疲劳周次达到5.0×106时,镀层未剥落,表现出很高的动态结合强度,而40keV动反 冲共混界面在△Trz=442MPa时,循环疲劳周次仅为9.0×105.较低能量(10、20keV)氮离子 动态共混界面具有更理想的膜层一基体结合强度.两种方法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当膜层-基 体结合力较高时;压入法评定膜层-基体结合强度更简便、适用.
|
|
铌酸钾锂晶体的生长与性能
徐家跃,林雅芳,范世Ji
2000 Vol. 15 (4): 747750
摘要(
1923 )
PDF(321KB)(
1009
)
使用坩埚下降法成功生长了尺寸为φ10mm×50mm、四方钨青铜结构、透明铌酸钾锂晶体,讨论了引起晶体开裂的主要原因,研究了该晶体的光透过性能和介电性能,室温下该晶体的介电常数ε33=127,ε11=376,居里温度为380℃.
|
|
赤泥黑色玻璃晶化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
张培新,闫加强
2000 Vol. 15 (4): 751755
摘要(
1967 )
PDF(281KB)(
1187
)
本文利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X射线衍射(XRD)对赤泥黑色玻璃及其晶化过程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泥黑色玻璃晶化析出主晶相为钙铁透辉石,次晶相为钙黄长石.玻璃网络中主要有 SiO4、 AlO4及 Fe3+O4四面体结构单元,玻璃结构中具有和钙铁透辉石结构类似的近程排列,这个近程排列具有析出主晶相(钙铁透辉石)的先驱结构.随核化时间延长及晶化温度提高,红外最强吸收带朝低波数方向移动,吸收带强度随晶化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大.随Fe2O3含量增加,网络无序度增大,玻璃红外吸收谱带也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
|
AlN-多型体陶瓷的研究 Ⅱ.AlN-多型体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
王佩玲,张炯,贾迎新,孙维莹
2000 Vol. 15 (4): 756760
摘要(
1985 )
PDF(334KB)(
1066
)
在研究了 AlN-型体 15R, 12H和 21R的形成特性的基础上[1];本工作测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能,并利用SEM观察了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尽管AIN-多型体的力学性能较差,但是具有适当烧结添加剂的AIN-多型体的抗折强度在室温至1250℃的范围内能保持不变,甚至提高50%;尤其是15R和12H.AIN-多型体的硬度随其组份向AlN方向靠近而增加,即21R的硬度最高(12.7~14.4GPa),15R的硬度为最低(1.5~12.8GPa).AIN-多型体的强度和断裂韧性与AlN-多型体的类型之间没有这种明显的联系,它们的变化范围分别在313~366MPa和3.8~4.8 MPa·m1/2之间.本文依据 AIN-多型体的结构特征及断裂形貌对它们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讨论.
|
|
液相反应制备纳米锐钛矿相二氧化钛
毛日华,郭存济
2000 Vol. 15 (4): 761764
摘要(
1940 )
PDF(277KB)(
1038
)
采用醇盐的乙醇溶液,在70℃下水解与结晶分步进行,制备了纳米锐钛矿相二氧化钛胶体及粉体.以XRD、BET、TEM、HREM、TG-DTA等方法对胶体及粉体进行了表征.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所得胶体中二氧化钛晶形发育完整,220℃处理后粒子平均粒径为9nm,比表面积 171m2/g.
|
|
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择优取向研究
张刚生,谢先德
2000 Vol. 15 (4): 765768
摘要(
2177 )
PDF(165KB)(
1255
)
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是其具有独特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我国主要育珠贝(蚌)的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马氏珍珠贝、大珠母贝及企鹅珍珠贝贝壳珍珠层中文石晶体c轴垂直珍珠层面定向排列;淡水三角帆蚌壳珍珠层文石晶体有两种明显择优取向,一种c轴垂直珍珠层层面,另一种c轴与层面斜交,其(012)面网方向与层面平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