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杜剑宇, 葛琛. 光电人工突触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4): 378-386. |
[2] |
杨晓明, 蓝江河, 魏占涛, 苏榕冰, 李阳, 王祖建, 刘颖, 何超, 龙西法. 顶部籽晶法生长大尺寸、高品质钇铁石榴石晶体[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3): 322-328. |
[3] |
张叶, 曾宇平. 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硅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8): 853-864. |
[4] |
李乔磊, 顾玥, 于雪华, 张朝威, 邹明科, 梁静静, 李金国. 烧结温度对3D打印硅基陶瓷型芯表面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3): 325-332. |
[5] |
李汪国, 刘佃光, 王珂玮, 马百胜, 刘金铃. 闪烧合成高熵氧化物陶瓷(MgCoNiCuZn)O的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12): 1289-1294. |
[6] |
孙鹏, 张绍宁, 毕辉, 董武杰, 黄富强. 基于结构调节碳材料的掺氮种类和含量及其超级电容器储能应用[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7): 766-772. |
[7] |
樊文琪, 宋雪梅, 黄怡玲, 常程康. CMAS对YSZ涂层腐蚀引起的结构变化及其相变分布[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0): 1059-1066. |
[8] |
肖昱旻, 李彬, 覃礼钊, 林华, 李庆, 廖斌. 用CuCl2为铜源高效制备形貌可控CuGeO3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 69-74. |
[9] |
徐晶威,李政,王泽普,于涵,何祺,付念,丁帮福,郑树凯,闫小兵. 交错能带结构钕掺杂钒酸铋形貌与光催化性能调控[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7): 789-795. |
[10] |
喻瑛, 杜红亮, 杨泽田, 靳立, 屈绍波. 无铅块体陶瓷的电卡效应: 现状与挑战[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6): 633-646. |
[11] |
刘小根,包亦望,万德田,孙与康. 硫化镍引发钢化玻璃自爆的临界尺寸及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2): 211-216. |
[12] |
徐东, 朱钰方, 郑元义, 罗宇, 陈航榕. 可注射磁性液固相变材料用于骨肉瘤的磁共振成像与低温磁热治疗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1): 1277-1282. |
[13] |
韩刘洋, 郭少波, 闫世光, RÉMIENSDenis, 王根水, 董显林. Pb0.3CaxSr0.7-xTiO3陶瓷的室温电卡效应[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9): 1011-1014. |
[14] |
耿瑞文, 杨晓京, 谢启明, 李芮, 罗良. 基于划刻实验的单晶锗材料去除机理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8): 867-872. |
[15] |
张晓晨, 王雪梅, 王春雷. 烧结方式对(K,Na,Li)(Nb,Sb,Ta)O3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7): 721-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