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压电晶体Li2B4O7的性能、生长和应用
徐家跃,范世(马岂)
1997 Vol. 12 (5): 641647
摘要(
1967 )
PDF(504KB)(
1131
)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在Li2B4O7晶体增润下降法生长方面的研究进展,报道了φ3″、φ4″无芯区、无孪晶、无云层、无开裂和无散射的Li2B4O7晶体的生长条件与缺陷消除,包括高纯原料的制备与成型、缓慢的生长速率、微凸和平的固液界面形状和适当的自退火工序.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该晶体的基本性能,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该晶体在SAW器件方面的应用.
|
|
氟化物对氟锆酸盐玻璃性质的影响
李毛和,胡和方,林凤英
1997 Vol. 12 (5): 648654
摘要(
1974 )
PDF(267KB)(
847
)
氟锆酸盐玻璃是一种性质优良的光学材料.本文系统地研究了PbF2、LiF、SrF2、HfF4、NaF和YF3等氯化物对氟锆酸盐玻璃的折射率nD、玻璃的形成能力和热膨胀系数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F2和LiF能增大玻璃的折射率,SrF和HfF4能降低玻璃的折射率.根据玻璃的DTA曲线,确定了它们的最佳用量范围,在这一浓度范围内,玻璃的形成能力很好.
|
|
钙钠玻璃的循环疲劳强度预测
吕宝桐
1997 Vol. 12 (5): 655658
摘要(
2126 )
PDF(260KB)(
954
)
本文提出了一种表征及预测钙钠玻璃光滑和缺口试件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疲劳强度的通用方法.因钙钠玻璃中不存在有效的裂纹屏蔽机制,循环载荷在钙销玻璃中不会造成明显的附加损伤,亚临界裂纹扩展受应力腐蚀机制控制,循环疲劳寿命与加载频率无关.缺口试件的缺口疲劳系数Kf与其应力集中系数Kt近似相等.采用文中定义的等效应力做为力学参量,可将光滑及缺口试件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的SPT图归一化.
|
|
球晶材料的TEM—EDAX剖析
张干城,王开泰,李汉良,沈定坤
1997 Vol. 12 (5): 659664
摘要(
1966 )
PDF(479KB)(
820
)
观察了R2O-RO-Al2O3-SiO2系某一整体析出球晶的微晶玻璃中球晶的生长过程.获得随着晶化时间的增加或晶化温度升高,球晶直径增大;但球晶数目保持不变.发现了核化温度与球晶直径关系呈抛物线型.以TEM-EDAX剖析了球晶的雏型内部和近邻玻璃基体的显微结构及其演变.清楚地揭示了球晶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组成变化.
|
|
纳米ZrO2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杨静漪,李理,蔺玉胜,杨丰科,侯耀永
1997 Vol. 12 (5): 665670
摘要(
1830 )
PDF(483KB)(
1058
)
本文选用纳米粉ZrO2,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2vol%的ZrO2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得到了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高分散、高稳定的ZrO2水悬浮液.
|
|
晶内型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
王宏志,高濂,归林华,郭景坤
1997 Vol. 12 (5): 671674
摘要(
1789 )
PDF(318KB)(
861
)
研究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利用Al2O3从,γ相到α相的蠕虫状生长过程,使大部分纳米SiC颗粒位于Al2O3晶粒内.用沉淀法制得的、含有5vol%SiC的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其强度为467MPa,韧性为4.7MPa·m1/2,与一般的Al2O3陶瓷相比有较大的提高,显示了沉淀法制备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的优点.
|
|
AlOOH对Al2O3直接凝固注模成型的动电特性、流变性及凝固过程的影响
谢志鹏,杨金龙,黄勇,WillJ,GaucklerLJ
1997 Vol. 12 (5): 675680
摘要(
1832 )
PDF(358KB)(
813
)
直接凝固注模成型(DCC)是一种新的近净尺寸的陶瓷成型技术;但湿坯强度较低(与注凝成型和注射成型相比).为了提高Al2O3直接凝固成型后的坯体强度,在Al2O3-DCC过程中引入AlOOH本文系统考察了Al2O3+AlOOH体系的电动特性、流变性及凝固过程.重点讨论了AlOOH加入对体系凝固行为,如活性酶添加量、固化过程动力学的影响.
|
|
TZP陶瓷的高温润滑研究
刘惠文,薛群基
1997 Vol. 12 (5): 681686
摘要(
2058 )
PDF(405KB)(
804
)
研究了TZP陶瓷在固体润滑下,室温(25℃)至600℃制备范围内的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使用石墨和MoS2润滑剂,可在室温至600℃范围内降低TZP/Si3N4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有所增加;使用CeO2和Cu对TZP/Si3N4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但可以降低TZP陶瓷的磨损量;CeF3在高温时,由于结晶化趋势完善及沿(002)面的滑移取向,故可对TZP陶瓷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
|
Yb2O3对Y—TZP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毛骏飙,陈楷,陈少贞
1997 Vol. 12 (5): 687692
摘要(
1718 )
PDF(317KB)(
848
)
采用Yb2O3、Y2O3复合稳定剂,制得了高强度、高韧性的四方相氧化锆陶瓷材料(Yb-YTZP).用XRD研究了材料的相组成及断裂相变量;用SEM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了力学性能与断裂相变量及显微结构的关系,发现在YTZP材料中掺入0~3mol%Yb2O3,可使材料在保持原有抗弯强度的同时,一定程度地改善断裂韧性.实验结果表明,如果用Yb2O3来提高Y-TZP的时效性能及耐热冲击性,不会影响Y-TZP原有的优良力学性能.
|
|
Al2O3—TiC—Co与Al2O3—TiC陶瓷冲蚀磨损行为的比较研究
茅东升,郦剑,郭绍义,毛志远
1997 Vol. 12 (5): 693698
摘要(
1865 )
PDF(544KB)(
792
)
通过特殊的化学处理方法,完成了对Al2O3及TiC陶瓷粉末的钴包覆.将包覆后的两种粉末按70wt%Al2O3-Co和300wt%TiC-Co的比例混合烧结出硬度和韧性都较理想的Al2O3-TIC-Co(ATC)精细陶瓷.通过SEM观察研究其冲依磨损行为,并对AT30(70wt%Al2O3-30wt%TiC)和ATC陶瓷的冲蚀行为及冲蚀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与AT30陶瓷相比,ATC陶瓷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细致的微观结构使得其比AT30陶瓷更为耐磨;磨损表面表现为浅层的颗粒脱落、微裂纹和塑性变形.而AT30陶瓷则表现为深层的颗粒脱落.
|
|
预烧对水热BaTiO3介电性能的影响
夏长泰,施尔畏,姚尧,赵梅瑜,仲维卓,郭景坤
1997 Vol. 12 (5): 699702
摘要(
1826 )
PDF(328KB)(
879
)
水热BaTiO3粉料可在1240℃进行烧结,但由于粉料含有一定量的表面吸附水和结构水及OH-等缺陷烧结体中气孔较多,介电性能也不理想,粉料在经900℃,2h的预烧处理后,可去除其中的水及OH-等缺陷,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粉料中四方相BaTiO3含量从15%增加到28%,并使其烧结体中气孔率降低,介电性能也得到改善.
|
|
莫来石基陶瓷中柱状晶粒的断裂分析
蔡舒,孟佳宏,陈玉如
1997 Vol. 12 (5): 703709
摘要(
1737 )
PDF(808KB)(
969
)
本文制得了莫来石/莫来石(柱状)、ZTM/莫来石(柱状)类似于晶须增韧复合陶瓷显微结构的莫来石基陶瓷,并对柱状莫来石的断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莫来石柱状晶粒具有较高的强度,它的生长发育使材料的断裂由穿晶断裂为主变为穿晶、沿晶的混合型断裂,在断口中可观察到柱状莫来石的拔出现象;ZTM中ZrO2相交在基体中产生压应力,增加了柱状莫来石和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使住状晶粒的界面解高困难,柱状莫来石的拔出效果减少,并且在高m-ZrO2含量的材料中尤为显著.
|
|
复相弛豫铁电陶瓷的相组成与介电性能
岳振星,王晓莉,张良莹,姚熹
1997 Vol. 12 (5): 710714
摘要(
2056 )
PDF(325KB)(
870
)
采用两相混合烧结法在Pb(Zn1/3Nb2/3)O3-BaTiO3-PbTiO3系统中制备了弛豫铁电陶瓷材料.相组成研究表明,该陶瓷具有两相共存的复相结构.对复相陶瓷的介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相结构可有效地改善弛豫铁电陶瓷的介温特性、频率特性和介质老化性能.
|
|
PZT和PT陶瓷的热释电效应与晶格参数的关系
孙大志,翟翠凤,金绮华,姚春华,李晓辉,林盛卫
1997 Vol. 12 (5): 715719
摘要(
2121 )
PDF(268KB)(
1077
)
测量了锆钛酸铅(PZT和钛酸铅(PT)陶瓷材料的热释电效应,利用X射线衍射测量了陶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晶格结构变化,研究了PZT和PT陶瓷材料的热释电效应与晶格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表明,陶瓷材料的热释电系数的大小与晶格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情形有关,c轴与c/a比随温度变化大的材料,其热释电系数较高.
|
|
含氮稀土黄长石固溶体的反应行为研究
成薇,王佩玲,贾迎新
1997 Vol. 12 (5): 720724
摘要(
1792 )
PDF(228KB)(
781
)
用无压烧结工艺,在1500~1750℃制备了含氮稀土黄长石固溶体R2Si3-xAlxO3+xN4-x(R=Nd,Dy,x=0,0.3,0.6,1.0;R=Yb,x=0,0.3).研究了配料组份在这些温度下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从轻稀土Nd至重稀土Yb,均能生成黄长石或它的固溶体,它们的含量随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稀土黄长石及固溶体的形成能力随稀土高于半径的减少而变弱,表现在轻稀土配料组份可以在低至1500℃得到以黄长石或固溶体为主的化合物,而中、重稀土则需分别提高烧结温度至1700℃及1750℃.文中对稀土黄长石固溶体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相及影响反应行为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
|
部分合成法制备Na—β″—Al2O3陶瓷
陈昆刚,林祖纕,樊增钊,徐孝和,温兆银,金柏钦
1997 Vol. 12 (5): 725728
摘要(
1825 )
PDF(296KB)(
837
)
研究了Na-β″-Al2O3陶瓷管制备的部分合成法.制备的β″-Al2O3管比用反应烧结法具有更均匀的显微结构,主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Li1+2x+yAlxNdyTi2-x-ySixP3-xO12系统的锂快离子导体研究
陈瑞福,王文继
1997 Vol. 12 (5): 729733
摘要(
2122 )
PDF(287KB)(
772
)
Li1+2x+yAlxNdyTi2-x-ySixP3-xO12 锂快离子导体(以下简称Al-Nd-Lisicon)可以用精选的天然高岭石Al4[Si4O10](OH)8为起始原料,经与Li2CO3、TiO2、NH4H2PO4进行高温(800~1000℃)固相反应约20h而制得.一个空间群属于R3c的固溶体导电相可在y=0.5,x≤0.3和y=1.0,x≤0.4的组成范围内发现.该相具有较好的电导性和较低的活化能.起始组成y=1.0,x=0.3的合成物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在400℃时;其电导率达到3.08×10-2S/cm,离子导电激活能为35.2kJ/mol.
|
|
复合氧化物Ln0.67Sr0.33MnO_3(Ln=La、Pr、Nd、Sm)的制备、结构与电性
李亚栋,章建辉,朱长飞,刘卫,周移,钱逸泰
1997 Vol. 12 (5): 734738
摘要(
2099 )
PDF(302KB)(
787
)
本文通过共沉淀工艺会成了复合氧化物Ln0.67Sr0.33MnO3(Ln=La、Pr、Nd、Sm)与传统陶瓷制各方法相比,成相温度降低约450℃.经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得复合氧化物为立方钙钛矿结构,晶胞参数随稀土离子半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样品的四极法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中的稀土离子Ln的离子半径对其本身的导电性起决定性的作用.应用双交换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该实验结果.由此推测稀土离子中的4f层电子在电导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
人造金刚石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研究
余家国,程蓓,叶晓川,张久明,刘忠祥
1997 Vol. 12 (5): 739743
摘要(
2094 )
PDF(268KB)(
1837
)
本文利用含热分析、热腐蚀实验、扫描电镜和抗压强度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人造金刚石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测定了人造金刚石在空气中的氧化温度,分析了金刚石颗粒在空气中的氧化过程与机理.
|
|
TiO2对Y掺杂PTCR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依琳,姚尧,赵梅瑜,祝炳和
1997 Vol. 12 (5): 744748
摘要(
1774 )
PDF(450KB)(
775
)
本文对TiO2原料的品型、颗粒状况和纯度对γ3+掺杂BaTiO3基PTCR材料的显微结构、电性能的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原料的晶型、颗粒大小和团聚状况都将影响到PTCR陶瓷的显微结构.TiO2原料的晶型对PTCR陶瓷半导化过程有影响.原料存在杂质和团聚,将使PTCR陶瓷的电阻—温度特性变差.
|
|
用反向胶团制备稳定ZrO2超细粉的研究
杨传芳,陈家镛
1997 Vol. 12 (5): 749754
摘要(
1730 )
PDF(342KB)(
840
)
以注入法研究了金属高于及氨水在AOT-isooctane-water反胶团中的溶解性,用光散射技术测定了胶团的大小,用冷冻蚀刻发形技术表征了反胶团的微观结构;研究了以反胶团为基础溶液多种制备方式对粉末的影响,实验制备了Y2O3及CeO2稳定的四方相ZrO2超细粉.研究表明,将金属离子包溶于反胶团是制备良好颗粒的必要条件.
|
|
氮化铝超细粉微波合成机理研究
戴长虹,张显鹏,刘素兰
1997 Vol. 12 (5): 755758
摘要(
1783 )
PDF(335KB)(
1166
)
用酚醛树脂和胶体Al(OH)3作原料,用微波加热代替常规加热在较低的温度和极短的时间内合成了粒度分布在5~80nm之间、纯度为98.4wt%的AlN超细粉,用XRD、TEM等手段对粉末进行了表征,并对AlN的合成机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
|
用冲击波合成法制备纳米铁酸锌粉体──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徐康,刘建军,徐洮,贺红亮,谭华
1997 Vol. 12 (5): 759762
摘要(
2239 )
PDF(342KB)(
1150
)
用冲击波处理共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铁与氧化锌混合物合成了铁酸锌,用XRD、TEM和电子衍射法对这种产品进行了鉴定.与传统的高温焙烧法相比,这种产品的特点是其颗粒尺寸为纳米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冲击波的作用时间极短,因此生成的铁酸锌不会生长成为完整的晶粒.由此可以认为,冲击波处理可能是一种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粉体的新方法.
|
|
高性能SiC—AlN复相陶瓷
陈忠明,谭寿洪,江东亮
1997 Vol. 12 (5): 763767
摘要(
2099 )
PDF(456KB)(
746
)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烧结温度控制,制备出了高性能SiC-AlN复相陶瓷,在较佳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硬度分别高达1130MPa、6.2MPa·m1/2、28.6GPa.显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AlN的加入,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明显细化,并呈多层次效应,即由固溶体的形成所引起的一次晶粒细化和晶内亚晶界所引起的二次晶粒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