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戴乐, 刘洋, 高轩, 王书豪, 宋雅婷, 唐明猛, 刘丽莎, 汪尧进. 浓度梯度掺杂实现BiFeO3薄膜自极化[J]. 无机材料学报, 2024, 39(1): 99-106. |
[2] |
杜剑宇, 葛琛. 光电人工突触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4): 378-386. |
[3] |
贾玉娜, 曹旭, 焦秀玲, 陈代荣. 无机酸铝体系氧化铝连续纤维的制备技术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3, 38(11): 1257-1264. |
[4] |
李汪国, 刘佃光, 王珂玮, 马百胜, 刘金铃. 闪烧合成高熵氧化物陶瓷(MgCoNiCuZn)O的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22, 37(12): 1289-1294. |
[5] |
满鑫, 吴南, 张牧, 贺红亮, 孙旭东, 李晓东. Lu2O3-MgO纳米粉体合成及其复相红外透明陶瓷制备[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2): 1263-1269. |
[6] |
杨丛纲, 米乐, 冯爱虎, 于洋, 孙大志, 于云. KH-560改性SiO2绝缘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2): 1343-1348. |
[7] |
樊文琪, 宋雪梅, 黄怡玲, 常程康. CMAS对YSZ涂层腐蚀引起的结构变化及其相变分布[J]. 无机材料学报, 2021, 36(10): 1059-1066. |
[8] |
喻瑛, 杜红亮, 杨泽田, 靳立, 屈绍波. 无铅块体陶瓷的电卡效应: 现状与挑战[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6): 633-646. |
[9] |
刘小根,包亦望,万德田,孙与康. 硫化镍引发钢化玻璃自爆的临界尺寸及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2): 211-216. |
[10] |
徐东, 朱钰方, 郑元义, 罗宇, 陈航榕. 可注射磁性液固相变材料用于骨肉瘤的磁共振成像与低温磁热治疗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11): 1277-1282. |
[11] |
朱本必,张旺,张志坚,章建忠,IMRAN Zada,张荻. 光热增强光催化性能二氧化钛(B)/玻纤布复合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9): 961-966. |
[12] |
韩刘洋, 郭少波, 闫世光, RÉMIENSDenis, 王根水, 董显林. Pb0.3CaxSr0.7-xTiO3陶瓷的室温电卡效应[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9): 1011-1014. |
[13] |
张晓晨, 王雪梅, 王春雷. 烧结方式对(K,Na,Li)(Nb,Sb,Ta)O3压电陶瓷的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7): 721-726. |
[14] |
张少丹, 包维维, 马海萍. Cu 2+、Tb 3+共掺杂BaZrO3高近红外反射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6): 599-604. |
[15] |
欧阳婷, 陈云博, 蒋朝, 费又庆. 以中间相沥青为粘结剂的低密度高导热炭纤维网络体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10): 1030-1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