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0-324X CN:31-1363/TQ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导航切换
无机材料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刊物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青年编委会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征订启事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指南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编委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专辑文章
热点文章
虚拟专题
封面文章
联系方式
Email Alert
English
引用排行
Baidu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景, 温兆银, 吴梅梅, 樊增钊, 林祖纕
无机材料学报 2002, 17 (
1
): 1-9.
摘要
(
4420
)
PDF(pc)
(590KB)(
2508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不同正极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能、研究现状,探讨了影响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若干因素,比较了不同粉体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软化学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中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988
)
Select
2.
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高濂,宫本大树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4425
)
PDF(pc)
(317KB)(
2649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在日本迅速发展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除概要地介绍了这种烧结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外,着重介绍了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制备梯度功能材料和快速烧结细晶粒陶瓷方面的重要应用,其中后者包括了作者最近在日本大阪府立产业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808
)
Select
3.
以尿素为沉淀剂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
刘超峰,胡行方,祖庸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3093
)
PDF(pc)
(412KB)(
344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尿素、硝酸锌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ZnO以TG-DTA热分析、红外光谱及XRD、TEM、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ZnO的粉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50℃下热处理得到的纳米ZnO粉体结晶性能良好,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5~80nm,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ZnO粉体.文中亦对过饱和度对粉体粒径大小的影响以及均匀沉淀法形成纳米氧化锌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559
)
Select
4.
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影响因素
张青红,高濂,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487
)
PDF(pc)
(579KB)(
1705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工艺中水解温度和硫酸根离子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室温下的水解产物为无定形结构,这种粉体有着很大的比表面积,其孔为介孔尺度;添加少量的硫酸根离子使粉体的孔径在2~5nm,最可几孔径为3.8nm.提高水解温度能得到金红石与锐钛矿相的混晶,同样的水解温度下,添加少量的硫酸根离子则为纯锐钛矿相.用XRD、TEM、DRS和BET等方法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混晶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不同于两种纳米晶机械混合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59
)
Select
5.
纳米陶瓷与纳米陶瓷粉末
田明原,施尔畏,仲维卓,庞文琴,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980
)
PDF(pc)
(664KB)(
1742
)
可视化
收藏
八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纳米陶瓷,使材料的超塑性、强度大为提高,对材料的电学、热学、磁学、光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为材料的利用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纳米陶瓷的烧结与性能、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作了简要的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33
)
Select
6.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研究
姚超,高国生,林西平,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无机材料学报 DOI:
10.3724/SP.J.1077.2006.00315
CSRT:
32189.14.SP.J.1077.2006.00315
摘要
(
4335
)
PDF(pc)
(668KB)(
2812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表面包覆氧化硅的金红石相纳米TiO
2
进行了有机表面改性. 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和润湿性实验等分析手段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TiO
2
进行了表征. 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 KH-570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
2
的表面, 并形成了有机包覆层. 经测量, 纳米TiO
2
表面包覆的KH-570的质量分数约为7.42%~8.59%. 润湿性实验显示, 经KH-570表面改性的纳米TiO
2
具有疏水性. 力学性能实验表明, 经KH-570表面改性的纳米TiO
2
能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33
)
Select
7.
纳米材料制备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倪永红,葛学武,徐相凌,陈家富,张志成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803
)
PDF(pc)
(365KB)(
3744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纳米材料领域在纳米金属(或合金)粉末、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纳米棒)、纳米材料的自组装、纳米半导体材料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等制备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一些新方法相对于一般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的优点进行了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420
)
Select
8.
分散剂用量对几种纳米氧化锆粉体尺寸表征的影响
孙静,高濂,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04
)
PDF(pc)
(305KB)(
3893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纳米氧化锆粉体在尺寸表征中的影响因素.其中,加入的分散剂用量不同,测得的粉体颗粒尺寸有很大差别,不足或过量的分散剂影响粉体的颗粒尺寸分布.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的电荷分布来实现的.超声时间长短是影响粉体尺寸表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98
)
Select
9.
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钛超细粉体
张青红,高濂,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90
)
PDF(pc)
(437KB)(
1332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改变溶液的酸碱度来控制TiCl
4
水解,制备锐钛矿相超细TiO
2
纳米粉体的过程.采用XRD、TEM、SAED和TG—DTA等方法对所得粉体进行了表征,发现水解后的沉淀经真空干燥后,不用任何热处理,室温下即有锐钛矿相存在,其原始粒径约为3.8nm,粉体于400℃煅烧2h,可得到平均粒径为7um的纯锐钛矿相纳米氧化钛粉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77
)
Select
10.
二氧化钛纳米晶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张青红,高濂,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061
)
PDF(pc)
(391KB)(
1711
)
可视化
收藏
以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纳米晶(7~40nm)的光催化活性.与市售的氧化钛相比,两种晶相的纳米氧化钛均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锐钛矿相氧化钛对苯酚的深度矿化有更高的选择性.TiO
2
吸附的水及羟基会降低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由于粒径减小使氧化钛的吸收带边界蓝移,粒径小的氧化钛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粒径<15nm时,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57
)
Select
11.
催化剂对正硅酸乙酯水解-聚合机理的影响
林健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4082
)
PDF(pc)
(498KB)(
2695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
2
凝胶,研究了催化剂对正硅酸乙酯的水解-聚合机理及凝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阴离子尺寸导致了不同的水解机理,不同的催化方式及催化剂浓度、pH值、反应水量等对凝胶化时间、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54
)
Select
12.
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进展
袁小亚
无机材料学报 2011, 26 (
6
): 561-570. DOI:
10.3724/SP.J.1077.2011.00561
CSRT:
32189.14.SP.J.1077.2011.00561
摘要
(
9381
)
PDF(pc)
(672KB)(
9340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 本文大量引用近三年最新参考文献, 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与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晶体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 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各种修饰方法. 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45
) CSCD(
24
)
Select
13.
光催化自清洁陶瓷的制备及其特性
刘平,王心晨,付贤智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138
)
PDF(pc)
(344KB)(
1488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表面镀有光催化剂薄膜的自清洁陶瓷,并利用XRD、AES和原位光催化反应方法等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油酸和灭菌的特性,考察了热处理条件和膜厚度等光催化膜制备与反应条件对自清洁陶瓷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灭菌效果和油酸光降解速度取决于负载光催化膜的晶相组成、晶粒大小及其比表面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306
)
Select
14.
新型氧化镍超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王晓峰,孔祥华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64
)
PDF(pc)
(299KB)(
5543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传统的水解方法制备了氢氧化镍胶体,在300℃下进行热处理后得到具有特殊材料微结构以及表面特性的超细氧化镍材料,电化学方法证明该材料制备的电极具有典型的电容性能,“准电容”比容量达到240F/g以上,优于普通的双电层电容器活性炭电容材料比容量,本文首次提出了电容器的正负极采用不同材料的新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电容器工作电位范围相对较窄的不足,并且明显的改善了电容器的大功率放电特性,是一种极具有发展潜力的储能器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89
)
Select
15.
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张治安,杨邦朝,邓梅根,胡永达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812
)
PDF(pc)
(570KB)(
2732
)
可视化
收藏
氧化锰资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善、电化学性能良好,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超级电容器氧化锰粉末电极和薄膜电极的特点和制备工艺,综述了合成氧化锰的各种制备技术及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通过掺杂和复合来提高氧化锰电极比容量和导电性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81
)
Select
16.
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光催化研究进展
闫俊萍,张中太,唐子龙,罗绍华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590
)
PDF(pc)
(437KB)(
2080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半导体多相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结构、制备方法及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方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着重强调了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与单一的半导体材料相比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并对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一些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63
)
Select
17.
纳米ZnO制备工艺中ζ电位与分散性的关系
李强,高濂,奕伟玲,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1915
)
PDF(pc)
(363KB)(
1328
)
可视化
收藏
本工作采用化学工艺制备10nm左右的ZnO粉体,并对工艺过程中碱式碳酸锌前驱体分散性和表面电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专门对洗涤后粉体表面电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采用蒸馏水洗涤后粉体的ζ电位明显降低,接近其等电点,并导致粉体团聚.因此,在洗涤过程中,使用0.1M氨水取代蒸馏水来控制pH值,提高电位,改善粉体的分散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44
)
Select
18.
AlN/聚乙烯复合基板的导热性能
汪雨荻,周和平,乔梁,陈虎,金海波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019
)
PDF(pc)
(702KB)(
1545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模压法制备 AlN/聚乙烯复合基板。初步研究了 AlN的结晶形态和填加量对复合基板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复合材料热导率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复合基板的热导率随AlN填加量的增大,最初变化很小,而后迅速升高,随后增长速度又逐渐降低.AlN以晶须形态填加,对提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为有利,纤维次之,粉体最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38
)
Select
19.
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
汤皎宁,龚晓钟,李均钦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710
)
PDF(pc)
(388KB)(
3555
)
可视化
收藏
以硝酸锌、尿素为原料, 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末. 以TEM和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发现可获得50nm左右的纳米氧化锌, 粒子
的比表面积为25.6m
2
/g; XRD分析表明, 产物为六方晶系; 通过XRD、IR和TG-DSC分析, 确定了纳米氧化锌的形成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28
)
Select
20.
PZT系多层片式压电陶瓷微驱动器位移性能研究
李国荣,陈大任,殷庆瑞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324
)
PDF(pc)
(515KB)(
2193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陶瓷坯膜流延成型和陶瓷坯膜/金属内电极共烧技术,制作了多层片式高含铅PZT软性压电陶瓷微驱动器.该器件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位移量大(38V,1.05μm)的特点.本文对制作的多层片式器件在直流和单向交流工作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的静态和动态位移特性,从PZT压电陶瓷材料的晶体和电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25
)
Select
21.
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的制备
姚秀敏,谭寿洪,江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1974
)
PDF(pc)
(365KB)(
1597
)
可视化
收藏
以碳粉为造孔剂,研究了多孔羟基磷灰石(HA)陶瓷的制备方法及性能.采用三种不同颗粒尺寸的碳粉,以聚丙烯酸氨为分散剂,可制得气孔率30%~45%,抗弯强度>10MPa,孔径<200μm的多孔体.并发现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气孔率先降低后升高,抗弯强度则一直升高.通过严格控制碳粉的粒径,可有效地控制多孔烧结体的孔径大小与分布.应用XRD、SEM等技术手段,对多孔陶瓷的性能、微观结构、制造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分析与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25
)
Select
22.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江奇,瞿美臻,张伯兰,于作龙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632
)
PDF(pc)
(367KB)(
2654
)
可视化
收藏
电化学超级电容器以其独特的大容量、大电流快速充放电和高的循环使用寿命等特点,受到世人的青睐,致使许多新型的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相继被发现和应用.为进一步促进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在综述了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按材料种类将其分为四大系列:碳材料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系列、有机导电聚合物系列和其他系列.并就其各自的特点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碳材料系列主要向高比表面积和可控微孔孔径方向发展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系列主要向提高材料本身的利用率方向发展以及导电聚合物系列主要向无机、有机杂化方向发展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15
)
Select
23.
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
郑燕青,施尔畏,李汶军,王步国,胡行方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850
)
PDF(pc)
(824KB)(
6444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回顾了晶体生长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对现有理论的局限性作了评述,认为现有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环境相结构效应和生长条件变化的忽视;用平衡态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解释非平衡态的晶体生长过程;对于浓厚相和多元晶体生长体系缺乏理论模型.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213
)
Select
24.
氧化物晶体的成核机理与晶粒粒度
李汶军,施尔畏,郑燕青,陈之战,殷之文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69
)
PDF(pc)
(776KB)(
1384
)
可视化
收藏
从微观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晶粒的成核机理,认为晶粒的成核机理主要包括生长基元的形成,生长基元之间的氧桥合作用和O桥转变为OH桥.并从成核速度角度分析了影响晶粒粒度的主要原因,揭示了影响晶粒粒度的内部原因为生长基元的生成能、晶体的晶格能.由此总结出不同结构类型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的相对大小.即具有CaF
2
或TiO
2
结构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比具有α-Al
2
O
3
结构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小,具有α-Al
2
O
3
结构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比具有六方ZnS结构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小.合理地解释了由水热法制得的氧化物粉体的晶粒粒度差别较大的原因以及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对晶粒粒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95
)
Select
25.
纳米粉体干燥方法的研究
栾伟玲,高濂,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000
)
PDF(pc)
(373KB)(
1135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三种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共沸蒸馏和烘箱干燥对溶胶-沉淀法制备的沉淀进行干燥处理,得到了立方相BaTiO
3
纳米粉.研究发现:冷冻干燥和共沸蒸馏都能防止粉体中形成硬团聚,提高了烧结活性,其中冷冻干燥法效果更明显.文章同时对两种干燥方法防止硬团聚形成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8
)
Select
26.
等离子喷涂氧化锆纳米涂层显微结构研究
陈煌,丁传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022
)
PDF(pc)
(2233KB)(
1071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氧化锆纳米结构涂层.运用XRD、SEM与TEM等分析手段对喷涂用粉末原料和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确定.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粉末经喷雾造粒后的颗粒粒径主要分布在15~40μm之间,流动性好,适合于等离子喷涂用.等离子喷涂氧化锆纳米涂层颗粒分布在60~120nm之间,晶粒发育良好.涂层物相由四方和立方相氧化锆所组成.氧化锆纳米涂层的气孔率约为7%,结合强度为45MP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8
)
Select
27.
微波介质陶瓷的中低温烧结
王宁,赵梅瑜,殷之文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193
)
PDF(pc)
(528KB)(
1302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了近年来微波介质陶瓷在低温烧结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降低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温度,传统的方法是添加氧化物或低熔点玻璃作为烧结助剂、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和使用超细粉体作为起始原料.另外,发展具有低烧结温度的新的微波介质陶瓷材料体系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4
)
Select
28.
木材陶瓷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蔡宁,马荣,乔冠军,金志浩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1979
)
PDF(pc)
(654KB)(
1100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木材制备SiC陶瓷的反应过程及熔融硅与多孔木炭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木材制得的SiC陶瓷的最终组织取决于渗硅处理温度.较低温度下形成碳化硅多孔材料,较高温度下形成 Si/SiC复相致密材料.分析指出,木材制备 SiC陶瓷中 Si/C反应的大致过程为:熔融硅沿木炭毛细管壁上升,同时与接触的碳反应形成碳化硅,碳化硅层不断向碳层推进直至多孔碳骨架完全转化为碳化硅.生成的碳化硅在反应后期会发生再结晶,最终组织形态表现为多边形大颗粒碳化硅分布在自由硅基体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83
)
Select
29.
共沸蒸馏法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及其表征
彭天右,杜平武,胡斌,江祖成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10
)
PDF(pc)
(383KB)(
1773
)
可视化
收藏
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单分散纳米级Al
2
O
3
粉体,研究了不同干燥方法对产品粒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沸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对氢氧化铝凝胶脱水,防止了硬团聚体的形成.在1150℃的温度下煅烧,可制得尺寸分布均匀、呈球形的α-Al
2
O
3
超细粉体,其平均粒径为68nm.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TG)、差热(DTA)、比表面测定(BET)等手段对所得的超细Al
2
O
3
粉体进行了表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5
)
Select
30.
碳纳米管表面沉积氧化镍及其超电容器的电化学行为
王晓峰,王大志,梁吉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84
)
PDF(pc)
(422KB)(
1702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催化裂解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并进一步制备了碳纳米管薄膜电极.基于该种材料的超电容器电极比容量达到36F/g.研究了在碳纳米管薄膜基体上使用电化学方法沉积氧化镍的新工艺,制备出碳纳米管和氧化镍的复合电极.电化学测试证明复合电极的比容量提高到52F/g以上且基于这种复合电极的超电容器具有极低的自放电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4
)
Select
31.
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潜在应用和制备方法
快素兰,章俞之,胡行方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53
)
PDF(pc)
(307KB)(
2930
)
可视化
收藏
光子晶体是指具有光子能带和能隙的一类新型材料,它具有奇特的调节光子传播状态的特性.本文将从光子晶体的能带结构、潜在应用和制备方法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性介绍.由于光子晶体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领域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2
)
Select
32.
纳米晶铁酸锌和铁酸镧的合成与表征
熊纲,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166
)
PDF(pc)
(232KB)(
1003
)
可视化
收藏
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ZnFe
2
O
4
和钙钛矿型LaFeO
3
纳米晶,通过热重差热(TG-DTA)、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BET比表面吸附,对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形貌、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2
)
Select
33.
水热微乳液法合成硫化镉纳米棒晶
张鹏,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220
)
PDF(pc)
(509KB)(
1442
)
可视化
收藏
以四元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正己烷/正戊醇)为介质,在130℃水热环境下合成了直径30~80nm,长170~1110nm的六方相硫化镉纳米棒,并以XRD、TEM、HRTEM、EDS等手段进行表征。实验发现,硫化镉纳米棒生成的中间状态是由许多三角形的小晶粒串联而成的塔形纳米棒,且随时间的延长,塔形棒晶逐渐模糊而成表面光滑且沿c轴方向生长的棒晶。由此推断在水热微乳液环境中纳米棒是由三角形单晶沿
c
轴串联而成塔形中间体并在S
2-
的持续补给下形成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1
)
Select
34.
化学处理对碳纳米管分散性能的影响
江琳沁,高濂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1996
)
PDF(pc)
(384KB)(
1198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混酸氧化法对碳纳米管进行化学处理,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稳定的碳管悬浮液.FTIR研究表明:经化学处理后的碳管表面带上了羧基及羟基等基团. TEM显示处理后的碳管缠绕程度明显降低. ζ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碳管表面酸根离子的离解增大了碳管表面的负电荷,增强了悬浮液的稳定性.通过测定有效粒径及沉降百分比进一步证实了处理后的碳管悬浮液具有更高的分散性及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1
)
Select
35.
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陈立东, 熊 震, 柏胜强
无机材料学报 2010, 25 (
6
): 561-568. DOI:
10.3724/SP.J.1077.2010.00561
CSRT:
32189.14.SP.J.1077.2010.00561
摘要
(
6950
)
PDF(pc)
(527KB)(
9234
)
可视化
收藏
低维化和纳米化实现电、声输运特性的协同调控从而优化热电性能是当前热电材料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外混、原位复合等方式引入的纳米颗粒能散射具有中长波波长的声子从而降低材料的晶格热导率, 同时纳米化有助于载流子在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的提高, 纳米颗粒构成的界面所产生的界面势垒能有效过滤低能量载流子, 从而增大赛贝克系数. 纳米颗粒的含量、分散状态以及颗粒本征性质是设计高性能纳米复合热电材料的关键. 对于不同材料体系, 外部混合、原位氧化、分相析出等制备方法为实现微结构控制提供了可能. 本文以几个典型材料体系为例介绍微结构调控提高材料热电性能的研究进展, 并讨论微结构调控对电、声输运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70
) CSCD(
17
)
Select
36.
二硅化钼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江莞,赵世柯,王刚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526
)
PDF(pc)
(585KB)(
1202
)
可视化
收藏
二硅化钼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温发热材料和结构材料,一直受到材料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文对二硅化钼及其复合材料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对近年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高温变形、氧化机理和复合强化等方面.指出了国内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对二硅化钼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69
)
Select
37.
柱撑蒙脱石的微结构变化研究
吴平霄,张惠芬,郭九皋,王辅亚,刘小勇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1886
)
PDF(pc)
(351KB)(
1188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了柱撑蒙脱石,并运用
27
Al核磁共振谱等技术对柱化溶液中的Al的状态进行了研究,运用X射线定向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对往化粘土中Keggi结构的作用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l
3
溶液在[OH
-
]/[Al
3+
]=2.4时水解生成的Kegin离子最多.柱撑蒙脱石层间距在自然状态下为2.53um,300℃灼烧后层间距稳定在1.83um,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66
)
Select
38.
水热法制备氧化锌粉体
李汶军,施尔畏,王步国,夏长泰,仲维卓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196
)
PDF(pc)
(338KB)(
3306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前驱物分置水热法制备ZllO树体的实验结果对前驱物种类、民应温度与产物物相、晶粒形貌和晶粒颗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前驱物分置条件下晶粒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并对前驱物分置水热法和普通水热法粉体制备作了比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59
)
Select
39.
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新途径的探索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134
)
PDF(pc)
(165KB)(
1627
)
可视化
收藏
文设想利用晶界应力设计,人为地造成在陶瓷材料中的物理上的失配,以使在材料的界相间造成适当的应力状态,从而对外加能量起到吸收,消耗或转移的作用,以达到对陶瓷材料强化与增韧的目的.几个系统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设想是合理和可行的,且为低成本制造陶瓷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59
)
Select
40.
介孔氧化硅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连洲,施剑林,禹剑,严东生
无机材料学报
摘要
(
2447
)
PDF(pc)
(765KB)(
2991
)
可视化
收藏
介孔氧化硅材料自1992年首次会成以来,已经成为众多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介孔氧化硅的合成及分类、合成机理、影响孔径尺寸的因素及研究应用进展状况.介孔氧化硅材料可能在催化及纳米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
(
0
)
被引次数: Baidu(
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