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陶瓷为基体与各种纤维复合的一类复合材料。陶瓷基体可为氮化硅碳化硅高温结构陶瓷。这些先进陶瓷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刚度、相对重量较轻、抗腐蚀等优异性能,而其致命的弱点是具有脆性,处于应力状态时,会产生裂纹,甚至断裂导致材料失效。而采用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与基体复合,则是提高陶瓷韧性和可靠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纤维能阻止裂纹的扩展,从而得到有优良韧性的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已用作液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导弹天线罩、航天飞机鼻锥、飞机刹车盘和高档汽车刹车盘等,成为高技术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

为了促进陶瓷基复合材料相关研究发展,本刊推出"陶瓷基复合材料"虚拟专题,供广大学者参考!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石墨烯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 从制备到性能
范宇驰, 王连军, 江莞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2): 138-146.   DOI: 10.15541/jim2017036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70363
摘要1193)   HTML45)    PDF(pc) (703KB)(2173)    收藏

现代社会对于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卓越性能的二维碳材料, 非常适合作为增强相用于提高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电性能。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十年来基于石墨烯的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和报道, 从石墨烯/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烧结、微观结构到性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从中可以看出: (1)石墨烯的引入使得氧化物陶瓷的力学性能在强度、断裂韧性、应变容忍度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提升; (2)在电性能方面, 石墨烯/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低渗流阈值和良好的电导, 而且其载流子类型还可以通过调节氧化物基体中的氧空位浓度来调控。因此, 基于石墨烯的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有望作为一种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获得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织构化ZrB2-SiC超高温陶瓷中取向关系的EBSD研究
郑海亚, 孟晨曦, 胡冬力, 顾辉, 刘海涛, 张国军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4): 380-384.   DOI: 10.15541/jim2017021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70210
摘要948)   HTML8)    PDF(pc) (615KB)(1401)    收藏

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织构化ZrB2-SiC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 利用SEM和EDS方法对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由于初始粉体与杂质之间存在多种反应, 陶瓷中出现相当含量的ZrC新相及少量的ZrO2、BN相。与利用TEM研究新生成相与主相间取向关系的常规方法相比, SEM中EBSD方法不但能研究该取向关系, 还可同时对大量相界进行研究以获得统计性结果, 从而避免人为选择性。利用该方法, 对ZrB2与ZrC相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取向关系(011¯0)||(111)&[21¯1¯0]||[101¯]、(112¯0)||( 2¯02)&[0001]||[111]和(1¯21¯0)||(2 2¯0)&[0001]||[110]进行验证, 确定本实验中所得复相陶瓷中两相间不存在特定取向关系, 从而推断ZrC的成相遵循均匀成核模式, 而非外延成核。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
3. 反应烧结B4C/Al2O3复合陶瓷的装甲防护性能研究
孙川, 万春磊, 潘伟, 宗鹏安, 李云凯, 周士猛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5): 545-549.   DOI: 10.15541/jim20170304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70304
摘要696)   HTML15)    PDF(pc) (1492KB)(1314)    收藏

以B2O3、Al、石墨和B4C粉体为原料, 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在1800℃/35 MPa的烧结条件下制备了致密的碳化硼基复相陶瓷, 对复相陶瓷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抗弯强度以及断裂韧性进行了观察与测试, 采用7.62 mm口径的穿甲弹分别对约束状态下和自由状态下的复相陶瓷靶板进行了剩余穿深试验(DOP), 并以AZ陶瓷和B4C陶瓷为对比靶板, 根据剩余穿深结果计算了各自的防护系数。结果表明, 复相陶瓷的主要成分为B4C和Al2O3, 其中主相B4C约占70wt%, 第二相Al2O3约占30wt%, 由Al-B-O共同构成的复杂中间相填充在主相与第二相之间; 复相陶瓷的密度、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82 g/cm3, 41.5 GPa, 380 MPa和3.9 MPa•m1/2, 其中断裂韧性比纯碳化硼陶瓷提高了85.7%; 复相陶瓷的防护系数为7.34, 比AZ陶瓷和碳化硼陶瓷分别提高了11%和70%; 在约束状态下, 各个样品的防护系数比自由状态均提高1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4. 基于声发射信号的三维针刺C/SiC复合材料拉伸损伤演化研究
黄喜鹏, 王波, 杨成鹏, 潘文革, 刘小瀛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6): 609-616.   DOI: 10.15541/jim2017035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70355
摘要694)   HTML6)    PDF(pc) (1852KB)(1398)    收藏

本研究对三维针刺C/SiC(3-dimension needled C/SiC, 3D-N C/SiC)复合材料进行室温单调拉伸和拉伸加载-卸载试验, 利用声发射技术对试样损伤演化进行动态监测。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波降噪后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损伤模式识别, 结合试样断口扫描电镜观测, 发现3D-N 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主要存在五类损伤模式: 基体开裂、界面脱粘、界面滑移、纤维断裂和纤维束断裂。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对小波降噪后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出: 3D-N C/SiC复合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主要存在240、370和455 kHz三种频率的损伤信号, 分别对应于界面损伤、基体损伤和纤维损伤。结合单调拉伸试验过程声发射信号能量柱分布和加卸载过程累积能量曲线特征, 分析了试样损伤演化机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Baidu(1) CSCD(6)
5. 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微观力学研究进展
刘海韬, 杨玲伟, 韩爽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7): 711-720.   DOI: 10.15541/jim2017042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70421
摘要979)   HTML34)    PDF(pc) (4790KB)(2189)    收藏

微观力学参数是构建连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FRCMCs)组分、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桥梁, 但受限于CFRCMCs的脆性和微观力学参数测试水平, 微观力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随着基于纳米压痕的微观力学测试技术和基于聚焦离子束微观测试样品制备技术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CFRCMCs的微观力学研究工作取得显著进步。本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刘海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 重点对CFRCMCs组分的原位模量、断裂韧性以及界面结合强度的测试方法和典型应用进行了讨论, 最后举例说明了基于微观力学参数的CFRCMCs宏观力学行为的预判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
6. rGO/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黄毅华, 江东亮, 陈忠明, 刘学建, 张先锋, 廖振魁, 黄政仁
无机材料学报    2018, 33 (11): 1147-1153.   DOI: 10.15541/jim2018007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80075
摘要950)   HTML13)    PDF(pc) (2037KB)(1470)    收藏

碳化硅(SiC)陶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但是其断裂韧性相对较低。石墨烯的引入有望解决碳化硅陶瓷的断裂韧性较低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热压烧结工艺, 制备了具有不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掺入量的SiC复合材料。经过2050℃保温、40 MPa保压1 h后, 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均烧结致密。对复合材料中rGO的掺入量、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入4wt%的rGO后, 复合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达到564 MPa, 比热压SiC陶瓷提高了6%; 断裂韧性达到4.02 MPa•m1/2, 比热压SiC陶瓷提高了54%。加入6wt%的rGO后, 复合材料的三点抗弯强度达到420 MPa, 略低于热压SiC陶瓷, 但其断裂韧性达到4.56 MPa•m1/2, 比热压SiC陶瓷提高了75%。裂纹扩展微观结果显示, 主要增韧机理有裂纹偏转、裂纹桥连和rGO片的拔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7. 晶粒互锁结构与短切碳纤维增韧ZrB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张兆甫,沙建军,祖宇飞,代吉祥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 (9): 918-924.   DOI: 10.15541/jim20180557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80557
摘要746)   HTML29)    PDF(pc) (5053KB)(1073)    收藏

ZrB2-SiC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单体ZrB2更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及力学性能, 但其相对较低的韧性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 采用微结构设计或引入增韧相是改善陶瓷材料韧性的两个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反应热压烧结工艺, 分别制备了具有独特片状ZrB2晶粒互锁结构的ZrB2-SiC复合材料和以短切碳纤维(Csf)为增韧相的Csf/ZrB2-SiC复合材料。对比研究发现, 晶粒互锁结构展现出优异的自强韧化效果, 使ZrB2-Si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 但材料表现出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 Csf/ZrB2-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下降, 但Csf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 不仅使材料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 而且临界裂纹尺寸及断裂功都得到显著提高, 从而表现出非灾难性破坏模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层状硅酸钇改性SiCf/SiC复合材料湿氧化行为研究
王鹏, 王庆雷, 张翔宇, 杨金山, 周海军, 胡建宝, 丁玉生, 董绍明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 (8): 904-908.   DOI: 10.15541/jim2018059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80590
摘要850)   HTML14)    PDF(pc) (2107KB)(1091)    收藏

研究了层状硅酸钇的引入对SiCf/SiC复合材料湿氧化行为的影响。首先通过硝酸钇乙醇溶液浸渍热解法向碳化硅纤维引入Y2O3, 再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沉积SiC。层状Y2Si2O7主要通过Y2O3与沉积过程中的SiC反应转化而成。研究发现, Y2Si2O7在1400 ℃湿氧环境条件下发生富集, 在氧化层表面形成保护层。氧化80 h后, 单层和多层Y2Si2O7改性的SiC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分别达到60.38%和71.93%, 而没有改性的SiC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仅为50.11%。结果表明: 层状Y2Si2O7的引入可显著提升SiCf/SiC复合材料在湿氧环境的抗氧化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基于固体聚硅氧烷的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C/SiOC复合材料及其微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
吴青青, 王震, 丁奇, 倪德伟, 阚艳梅, 董绍明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 (12): 1349-1356.   DOI: 10.15541/jim2019008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080
摘要733)   HTML36)    PDF(pc) (3820KB)(924)    收藏

以熔融的MK树脂(聚甲基倍半硅氧烷)为前驱体, 采用改进的前驱体浸渍裂解法(PIP)制备了致密的C/SiOC复合材料。为了降低MK树脂的固化温度, 选择有机磺酸作为交联剂, 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和热重分析-差热分析仪(TG-DTA)研究了MK树脂的固化机理和陶瓷化行为。研究表明: MK树脂的陶瓷产率高达85wt%, 其裂解得到的SiOC陶瓷自由碳含量低于3wt%, 有利于提高陶瓷的高温稳定性。经过8次PIP制备的C/SiOC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1.82 g/cm 3。对得到的C/SiOC复合材料进行三点弯曲测试, 其弯曲强度为(312±25) MPa, 表现出明显的非脆性断裂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ZrC/Cr2Al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徐维民, 李世波, 胡树郡, 姜吉鹏, 于文波, 周洋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 61-64.   DOI: 10.15541/jim2019014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143
摘要705)   HTML27)    PDF(pc) (5680KB)(912)    收藏

Cr2AlC是MAX相家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元层状碳化物, 它兼具金属和陶瓷的特性, 有导电、耐腐蚀、抗氧化等优异性能。为进一步提高Cr2AlC的综合性能, 本研究以ZrC为增强相, 利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ZrC/Cr2AlC复合材料, 探讨了增强相含量(10vol%~20vol%)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vol% ZrC/Cr2AlC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硬度分别为715 MPa和7 GPa。相比Cr2AlC材料的强度(398 MPa)和硬度(3.4 GPa), 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幅度分别为80%和106%。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阐明了复合材料具有较高性能的原因。本研究为拓宽Cr2AlC材料的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多功能一体化MAX相改性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党潇琳, 范晓孟, 殷小玮, 马昱昭, 马晓康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 29-34.   DOI: 10.15541/jim2019040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00
摘要1163)   HTML59)    PDF(pc) (1598KB)(2078)    收藏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 CMCs)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发动机、空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核能电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阶段, CMCs的应用已由单一结构承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MAX相是一类能够发生塑性变形的三元层状陶瓷, 具有高导电、抗辐照和抗烧蚀等优异性能, 将其引入CMCs可实现强韧化与抗辐照/抗烧蚀/电磁屏蔽效能的协同提高, 满足多功能一体化CMCs的应用需求。本文综述了MAX相作为CMCs界面相和基体相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其设计机理, 并展望了MAX相在CMCs中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