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粉预处理的CVD金刚石薄膜成核与生长研究
邵乐喜,谢二庆,贺德衍,陈光华,徐康
1998 Vol. 13 (6): 0931
摘要(
1799 )
PDF(356KB)(
912
)
研究了纳米金刚石粉预处理的光滑硅衬底上CVD金刚石薄膜的成核与生长.通过与研磨处理样品相比较,纳米金刚石的预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成核密度(可达109/cm2)、成核速度与成膜质量,并能方便地进行成核密度的控制,是一种经济实用、简单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
|
H2S气敏材料研究进展
方国家,刘祖黎,吉向东,姚凯伦
1998 Vol. 13 (6): 769775
摘要(
1967 )
PDF(417KB)(
1055
)
本文综述了固体电解质、氧化物半导体(体材、厚膜、薄膜)型H2S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特别介绍了常温薄膜型H2S气敏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
|
|
重力对流效应与晶体生长
金蔚青,潘志雷,刘照华
1998 Vol. 13 (6): 776782
摘要(
1902 )
PDF(459KB)(
940
)
本文应用高温实时观察法显示了二种对流状态:扩散一平流状态和扩散-重力对流状态,并测出它们的特征扩散长度为0.01~0.1cm.通过晶体旋转生长,计算了质量、热量和动量变换区厚度,数值分别为7.5×10-3Cm;86×10-2cm和44×10-1.
本文还应用高温实时观察法进一步研究了上述二种不同对流状态下的KNbO3(001)晶面的生长动力学,实验结果指出:(1)在同一过冷度条件下,扩散一平流状态下的生长速度大于扩散一重力对流状态下的生长速度;(2)在过冷度小于20℃时,二种对流状态下的KNbO3(001)晶面生长机理都服从二维成核生长,但台阶自由能ε和二维晶核的形成热力学势能△G等生长参数不一致,从而表明这些参数是实验研究熔体对流对晶体生长界面动力学的重要依据,并指出熔体对流效应增强了界面的奇异性.
|
|
空间和地面生长LiIO3晶体比热的对比研究
谢华清,奚同庚,王锦昌,吴清仁
1998 Vol. 13 (6): 783786
摘要(
1967 )
PDF(220KB)(
943
)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了空间和地面生长的碘酸锂晶体在-100~350℃温度范围内的比热,据此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比热的经验方程.经验方程计算值和实验值之间的最大百分偏差<±1%.结果显示,空间和地面生长LiIO3晶体的比热在测量温度范围内无明显差别.
|
|
掺钕氟磷酸锶单晶研究
孟宪林,祝莉,张怀金,张宏臻,杨兆荷,WANG Pu,Dawes J,WANG Chang-Qing,CHOW Y T
1998 Vol. 13 (6): 787792
摘要(
1916 )
PDF(352KB)(
792
)
为探索和评价新型激光晶体掺钛氟磷酸银Nd:Sr5(PO4)3F(Nd:SFAP)在制作激光器方面的应用,对其生长、结构、光谱与激光特性及一些物理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Czochralski法成功地生长出单晶;用先进的设备对所生长之晶体进行了有关测量,并进行了以激光二极管为泵浦源、该晶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中Nd的有效分凝系数为0.52;理想的泵浦光应是806um的π偏振光,荧光寿命为175μs;泵浦阈值15mW,斜效率为31.8%研究结论为:Nd:SFAP晶体是制作小型LD泵浦激光器的理想材料,但用它制作较大功率激光器是不合适的
|
|
K2Ln(NO3)5·2H2O(Ln=La,Ce,Pr,Nd,Sm)的晶体生长和热重-差热分析研究
董文庭,张洪杰,苏锵
1998 Vol. 13 (6): 793797
摘要(
1897 )
PDF(367KB)(
868
)
本文生长出了K2Ln(NO3)5·2H2O(Ln=La;Ce;Pr;Nd;Sm)的单晶,并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及差热-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K2Ln(NO3)5.2H2O(Ln=La;Ce;Pr;Nd)的晶体属正交晶系,Fdd2空间群.首次生长出KPrN单晶并用直接法解出其晶体结构.解得KPrN的晶胞参数为:a=11.2210(10)A, b=21.411(3)A,c=12.208(2)A,Z=6;R=0.0240.对KLnN加热,则依次出现脱水、熔化、不可逆相变和NO的分解过程(K2Ce(NO3)5·2H2O除外)K2Ln(NO3)5·2H2O(Ln=La;Nd;Sm)的NO分三步分解,K2Ln(NO3)5·2H2O(Ln=Ce;Pr)的NO分两步分解·KNO3和Ln(NO3)3·nH2O的混合物在225℃左右生成K2Ln(NO3)5
|
|
Bi2O3-SiO2系统相图的研究
费一汀,范世(马岂),孙仁英,M.Ishii
1998 Vol. 13 (6): 798802
摘要(
1844 )
PDF(290KB)(
1210
)
本文通过DTA和XRD研究了Bi2O3-SiO2二元系稳定相平衡和亚稳定相平衡,并绘制了该系统完整的相图,发现在稳定相图富SiO2一侧存在包晶反应L+SiO2Bi4Si3O12,包晶等温线大约在1030℃,Bi4Si3O12确定为近一致熔融化合物,并且用淬火微结构的方法确定了包晶反应的液相线.在Bi2O3-SiO2系统的亚稳定相平衡中研究了它的析晶行为,亚稳定相Bi2SiO5冷却时在845℃左右析晶.
|
|
碳酸铝铵热分解制备α-Al2O3超细粉
李继光,孙旭东,张民,李晓东,茹红强
1998 Vol. 13 (6): 803807
摘要(
2518 )
PDF(384KB)(
1174
)
研究了以硫酸铝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碳酸铝铵的工艺条件.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将硫酸铝铵溶液以低于1.2L·h-1的速度加入到碳酸氢铵溶液中,可合成碳酸铝铵;在其它操作条件下,获得的产物为γ-AlOOHγ-AlOOH升温过程中的物相变化次序为:γ-AlOOH→γ-Al2O3→δ-Al2O3→θ-Al2O3→α-Al2O3;而碳酸铝铵的相变次序为:碳酸铝铵→无定型Al2O3→θ-Al2O3→α-Al2O3碳酸铝铵转变为θ-Al2O3和α-Al2O3的温度均比γ-AlOOH低约100℃γ-AlOOH在1200℃煅烧1h方可完全转变为α-Al2O3,其颗粒尺寸为150um;粉体经1450℃、2h烧结相对密度为84.46%;而碳酸铝铵在1100℃煅烧1h就可完全转变为α-Al2O3,其颗粒尺寸为70um,粉体在相同的烧结条件下相对密度可达97.80%
|
|
固相法合成单相Ba2Ti9O20粉体
姚尧,赵梅瑜,吴文骏,王依琳
1998 Vol. 13 (6): 808812
摘要(
1641 )
PDF(294KB)(
805
)
本文以BaTiO3和TiO2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制备工艺,混合后粉料于不同合成温度(800~1150℃)和保温时间(1/60~64h)进行固相合成反应·基于XRD相分析结果,得出合成温度为1000~1150℃、保温时间为4~32h时,反应产物均为单相Ba2Ti9O20粉体.并得出:组成元素Ba和Ti分布均匀性是影响Ba2Ti9O20生成的一个重要工艺因素.
|
|
Fe(OH)3凝胶两步法水热制备均分散针形铁红胶粒
赵建路,魏雨,姜玉敏
1998 Vol. 13 (6): 813817
摘要(
1923 )
PDF(371KB)(
1017
)
本文以Fe(OH)3凝胶为初始物,研究了成核温度、pH值以及Sn4+离子对水热合成针形α-Fe2O3粒子形貌的影响.实验证明,一定浓度的Fe(OH)3凝胶先在50~80℃成核,而后加入晶体成长剂,并调节pH值后入釜在150~170℃,短时间可转化为均匀针形α-Fe2O3粒子.解决了实验结果重现性差这一关键问题.使用TEM及XRD对结果进行了表征.
|
|
α-Al2O3稳定浆料的研究
谢灼利,孙宏伟,郑冲
1998 Vol. 13 (6): 818822
摘要(
1720 )
PDF(283KB)(
1036
)
本文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数量、pH值等对大颗粒α-Al2O3陶瓷浆料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适于制备α-Al2O3陶瓷膜管的稳定浆料.
|
|
PMN铁电陶瓷B位有序与介电弛豫特性研究
李新元,冯楚德,李承恩,鲍军
1998 Vol. 13 (6): 823829
摘要(
1993 )
PDF(487KB)(
1152
)
本文采用退火热处理及掺入La3+离子两种方法,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B位离子有序结构与介电弛豫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B位离子有序化是直接提高弥散相变(DPT)程度的原因,其机理是离子扩散,存在扩散平衡.退火仅能提高有序度,无法改变有序区尺寸;通过La3+离子掺杂,可有效提高有序区域大小,由于是非化学计量比,造成Nb5+离子在无序区中过度富集,形成焦绿石相.
|
|
Ba(Mg1/3Ta2/3(1+x))O3陶瓷烧结性、微观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
卞建江,赵梅瑜,姚尧,殷之文
1998 Vol. 13 (6): 830834
摘要(
1840 )
PDF(334KB)(
941
)
本文就BMT陶瓷B位Ta非化学计量比对其烧结性、微观结构及微波分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1)位Ta过量可促进BMT的烧结,而Ta缺量则阻碍其烧结.(2)B位离子有序度不仅同缺陷的数量有关,而且还同其缺陷类型有关.B位Ta缺陷的存在阻碍其有序度的提高.(3)BMT样品的Q·f值随Ta过量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介电常数则随之增加.
|
|
钒酸锶(Sr2V2O7)氧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陈永生,张祖仁,刘振祥
1998 Vol. 13 (6): 835840
摘要(
1905 )
PDF(194KB)(
883
)
通过钒酸锶电阻特性的研究,评估其作为电阻型氧敏传感器的可能性.实验中测量了不同温度下钒酸锶陶瓷片的体电阻和不同温度、不同氧压下的表面电阻,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后,得到钒酸锶材料的一些性质:相变对其电阻特性的影响很小;体电阻和面电阻的激活能分别为1.31eV和191eV;表面电阻的氧敏因子m=6;温度系数相对较大.所以钒酸锶要作为尾气传感器材料,需考虑进行表面改性.
|
|
温度对氮化硅材料动态疲劳特性的影响
王红洁,王永兰,金志浩,周惠久
1998 Vol. 13 (6): 841846
摘要(
1680 )
PDF(374KB)(
777
)
研究了一种Si3N4陶瓷材料在室温、800及1100℃条件下的动态疲劳特性.结果发现与ZrO2及玻璃陶瓷相似,在高应力速率区,仍出现断裂应力随应力速率的提高而迅速下降的现象。同时应力腐蚀指数n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通过断口分析,表明Si3N4陶瓷材料高温动态疲劳失效主要是由于晶间玻璃相软化流动造成的.
|
|
脆性材料在双向应力下的断裂和失效研究
包亦望,孙立
1998 Vol. 13 (6): 847852
摘要(
1943 )
PDF(436KB)(
1314
)
采用热力学方法对脆性薄片试样成功地进行了双向和单向平面拉伸试验,通过观察和记录试片中心的直通裂纹的扩展和断裂过程,测试出玻璃和陶瓷薄片的断裂韧性在双向和单向拉伸载荷时的差别.结果表明双向拉伸使裂纹阻力增强,平行于裂纹的应力对裂纹扩展有影响.该研究表明,对线弹性材料在双向载荷作用下,传统的应力强度因子准则不适用.裂纹张开的应变依赖性被证实在双向应力的断裂评价中.
|
|
β-Sialon-Nd-黄长石固溶体材料的生成和氧化行为
张军红,王佩玲,贾迎新,张炯
1998 Vol. 13 (6): 853858
摘要(
1782 )
PDF(377KB)(
845
)
研究了在β10-Sialon(Si5.23Al0.77O0.77N7.23)中加入7.26Wt%Nd-黄长石固溶体(Nd2Si2AlO4N3)组份的反应过程和致密化行为.烧结过程中,稀土元素先进入α-Sialon;随温度的升高,稀土元素存在于晶界玻璃相中,并在退火过程中以黄长石相析出.对热压及经退火处理的样品,研究了其在1000~1400℃的氧化行为.1000℃氧化时,作为晶界相的黄长石固溶体并不会导致样品开裂.但在更高温度氧化时,氧化后的表面存在择优取向的A-Nd2Si2O7晶粒,且由于Nd离子的表面偏析使表面氧化层软化而形成气泡.
|
|
纳米ZrO2/(1-n)SiO2-nAl2O3介孔复合作的制备与光致发光
姚连增,牟季美,李远红,蔡维理
1998 Vol. 13 (6): 859865
摘要(
1891 )
PDF(424KB)(
905
)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了(1-n)SiO2-nAl2O3(n=0、001、0.1)混合气凝胶体系,并以此作为载体,成功地将纳米ZrO2粒子组装到(1—n)SiO2-nAl2O3介孔体系中,而形成纳米ZrO2/(1—n)SiO2-nAl2O3介孔复合材料.光致发光光谱研究表明,室温下以316um(392eV)波长激发时,纳米ZrO2粒子540um(230eV)荧光峰,在介孔复合体中将蓝移至400um(310eV)左右,蓝移量140um;其光致荧光峰的相对强度亦随Al2O3的掺入量不同而不同.对产生上述光谱性质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
纳米TiO2膜的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王浚,高濂,宋哲,周伟
1998 Vol. 13 (6): 866870
摘要(
1851 )
PDF(254KB)(
923
)
本文通过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以)α-Al2O3基片为衬底的纳米和微米级TiO2厚膜,气敏性测试表明,纳米TiO2膜的电阻略高于微米TiO2膜,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电阻随氧分压的变化率明显高于微米膜,同时还以XRD,SEM对膜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
|
Ce-TZP-(Al2O3)陶瓷与Cr12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郑勇,李包顺,张玉峰,黄校先
1998 Vol. 13 (6): 871876
摘要(
1836 )
PDF(373KB)(
830
)
本文研究了Ce-TZP-(Al2O3)陶瓷在不同载荷(100~500N),不同介质环境(空气、水、醋酸、氨水)下与Cr12钢的摩擦磨损特性根据磨损前后摩擦副表面形貌特征与相成份变化,分析了氧化锆陶瓷的磨损机理.100N时,干摩擦摩擦系数与磨损率较高,此时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在液体介质中摩擦系数与磨损率都较低,磨损机理以分层剥落为主;200N以上时,陶瓷摩擦面上发生马氏体相变,磨损机理以脆性断裂为主.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降低,磨损率与载荷呈线性增加关系.
|
|
UHMWPE-SiC生物摩擦学的特性及机理
王昌祥,郑昌琼,周馨,尹光福,邓杰,孟永钢,温诗铸
1998 Vol. 13 (6): 877881
摘要(
1865 )
PDF(342KB)(
986
)
为了探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与碳化硅(SiC)陶瓷组合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材料的可能性,利用Falex摩擦磨损实验机测定了37℃下UHMWPE与SiC陶瓷摩擦副在血浆润滑条件下的生物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UHMWPE-SiC摩擦副的摩擦系数为0.05;UHMWPE的磨损系数<8.45×10-10mm3/N.m.表面轮廓仪对磨损前后SiC陶瓷表面进行测试,未发现明显变化,说明SiC陶瓷磨损甚微.根据XPS分析结果;提出了生物摩擦磨损机理.
|
|
包覆型ZrO2(3Y)粉体研制
张巨先,杨静漪,郁新,侯耀水,高陇桥
1998 Vol. 13 (6): 882883
摘要(
1817 )
PDF(391KB)(
896
)
用微波法制备单分散、纳米水合二氧化锆,利用异相成核工艺在水合二氧化锆粒子表面均匀包覆一层Y(OH)3,制备出包覆型ZrO2(3Y)粉体先驱体.最后对煅烧ZrO2(3Y)粉体进行相结构分析,发现在室温下包覆型ZrO2(3Y)粉体中无m-ZrO2存在.结果表明;利用包覆的方法能将Y2O3均匀地加入到ZrO2中,提高ZrO2(3Y)粉体中亚稳定t-ZrO2的含量.
|
|
无机盐制备氧化铝纳米粉及其物理化学的研究
曾文明,陈念贻,归林华,王浚,高濂,郭景坤
1998 Vol. 13 (6): 887892
摘要(
1847 )
PDF(259KB)(
980
)
本文以廉价的分析纯AlCl3·6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冷冻干燥法制备出γ-AlOOH(Boehmite)粉料.经500和1100℃下煅烧,分别制得平均粒径6和30um的γ-和α-Al2O3纳米粉.同时,作出了Al-H2O系25和90℃时的电位~pH图,并采用Temkin-Schwarzman方法和回归分析手段,对Al(OH)3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Al-H2O系的电位~pH图和Al(OH)3热分解的热力学分析,为γ-AlOOH溶胶的形成和γ-AlOOH粉料的热处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
|
14mol%Ce-TZP和Al2O3/Ce-TZP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
俞海江,万菊林,梁开明,王大宁,刘凤茹
1998 Vol. 13 (6): 893898
摘要(
1887 )
PDF(301KB)(
855
)
本文主要通过对含有14mol%CeO2的Ce-TZP及不同结构参数的Ce-TZP/Al2O3层状复合材料断裂韧性的测试,从力学和材料角度出发分析Al2O3层厚及Al2O3层中Ce-TZP的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对KIc试样断裂后断面及受力侧面的激光拉曼微区分析,来定性解释Al2O3层的引入对Ce-TZP相变区形状及相变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此类材料的增韧机制.
|
|
纳米Y2O3:Eu3+粉体荧光强度的增强
李强,高濂,严东生
1998 Vol. 13 (6): 899903
摘要(
1749 )
PDF(187KB)(
977
)
本文采用化学合成手段制备了不同粒径和Ey3+掺杂浓度的纳米Y2O3:Eu3+粉体,并采用包膜的方法对纳米粉体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对荧光性能的研究,发现纳米Y2O3:Eu3+粉体的激活剂临界浓度明显提高,并导致材料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另外,经包膜处理的纳米Y2O3:Eu3+粉体,由于有效地消除了表面悬空键,荧光强度获得进一步提高
|
|
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氧化铝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研究
高濂,洪金生,宫本大树,DIAZDELA TORRE Sebastian
1998 Vol. 13 (6): 904908
摘要(
1653 )
PDF(325KB)(
1212
)
本文介绍用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的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特征.超快速烧结的升温速率为600℃/min,在烧结温度不保温,迅即在3min内冷却至600℃以下.与保温时间为2h的无压烧结相比,可降低烧结温度和提高样品密度.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放电等离子超快速烧结方法制备的纯氧化铝陶瓷的抗弯强度高达800MPa以上,比通常氧化铝陶瓷的抗弯强度高出一倍.用SEM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超快速烧结的纯氧化铝陶瓷的显微结构特征.
|
|
莫来石膜的制备和结构研究
黄永前,郑昌琼,谢长清
1998 Vol. 13 (6): 909912
摘要(
2024 )
PDF(341KB)(
951
)
本文以正三酸乙酯(TEOS)和硝酸铝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支撑和无支撑的莫来石膜.用DTA-TG、XRD:、SEM和BET等分析手段对莫来石膜的结构、形貌及孔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非晶态凝胶膜在1050℃热处理后转变为莫来石膜,无支撑莫来石最可几孔径为371nm.
|
|
不锈钢基Ni-HAP生物材料的复合电镀研究
刘海蓉,陈宗璋,白晓军
1998 Vol. 13 (6): 913917
摘要(
1901 )
PDF(293KB)(
962
)
本文研究了不同前处理工艺对Ni-HAP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发现电解抛光的基体与复合镀层的结合比机械抛光的基体与复合镀层的结合更紧密更牢固.制出了有应用前景的不锈钢基Ni-HAP复合生物材料.还对获得高HAP含量镀层的工艺条件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
等离子喷涂制备碳化硼涂层
曾毅,张叶方,黄静琪,夏继余,丁传贤
1998 Vol. 13 (6): 918922
摘要(
2234 )
PDF(351KB)(
1041
)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镜来分析等离子喷涂制备的碳化硼涂层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用气孔率和显微硬度来表征涂层基本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普通大气喷枪加以改进后,所得到的碳化硼涂层同国外采用高压等离子喷涂所得到的碳化硼涂层相比,具有更小的气孔率(3%~4%)和相接近的显微硬度(Hv>28GPa)
|
|
等离子喷涂过程中纳米氧化钛的结构变化研究
祝迎春,黄民辉,常程康,丁传贤
1998 Vol. 13 (6): 923926
摘要(
1782 )
PDF(288KB)(
832
)
本文阐述了等离子喷涂过程中氧化钛纳米粉的相变特征和显微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XRD和TEM分析方法分别对氧化钛纳米微粒进行晶体结构和显微结构研究,并对其晶胞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等离子喷涂的氧化钛微粒属于三斜晶系,其粒径分布大约在10~100um的范围.作为对比,同时进行了氧化钛纳米粉体在烧结过程中相变及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
|
WO3薄膜的动态电变色特性
王忠春,胡行方
1998 Vol. 13 (6): 932936
摘要(
1984 )
PDF(287KB)(
1028
)
本文以H2WO4和H2O2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WO3电色薄膜.经150℃处理的薄膜在循环伏安条件下的动态着色、消色效率分别为100、86cm2/C(第10个循环),在633um处δT达50%以上.经350℃处理的薄膜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但其变色幅度却较小.采用恒电量法(10mC/cm2)对薄膜进行电化学循环测定表明,薄膜的可逆性及循环寿命相对于循环伏安法大大提高,这是因为此法避免了对表面层的过度注入.
|
|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反应烧结ZrO2-SiC材料制备工艺
阎加强,张培新,伍卫琼,单松高,隋智通
1998 Vol. 13 (6): 937940
摘要(
1875 )
PDF(217KB)(
962
)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反应烧结ZrO2-SiC材料制备中工艺参数与原位SiC颗粒生成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和预测,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出了最佳制备工艺.
|
|
弛豫型铁电陶瓷PMN材料的P~E回线特性
黄仲臧,陈王丽华,蔡忠龙
1998 Vol. 13 (6): 941943
摘要(
2079 )
PDF(153KB)(
827
)
按照Swarts和Shrout提出的方法制得了单相的钙钛矿结构Pb(Mg1/3Nb2/3)O3陶瓷样品,这种弛豫型铁电体陶瓷显示了不同于正常铁电体的P~E回线随频率变化特性.
|
|
一种含钇的一次烧结SrTiO3 GBBL电容器材料
王评初,贾惠良
1998 Vol. 13 (6): 944946
摘要(
1748 )
PDF(151KB)(
743
)
本工作研究了一种含钇的、在较低温一次烧结的SrTiO3 GBBL电容器材料,该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有效介电常数频散较小、损耗较低等优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