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材料论文精选(2020)

2020年《无机材料学报》计算材料论文精选。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6H-SiC辐照点缺陷诱发化学无序的分子动力学分析
张修瑜,陈晓菲,王浩,郭寻,薛建明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8): 889-894.   DOI: 10.15541/jim2019047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72
摘要613)   HTML12)    PDF(pc) (809KB)(904)    收藏

为配合6H-SiC中化学无序对其导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 采用LAMMPS软件对6H-SiC的线性级联碰撞过程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在不同能量、不同种类PKA(Primary Knock-on Atom)的情况下, 6H-SiC单次线性级联碰撞和多次线性级联碰撞过程中主要点缺陷的演化过程, 并统计了多次级联碰撞后化学无序的演化和六种点缺陷各自最终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 级联碰撞产生的Si-Si键比C-C键更易形成且更加稳定, Si-Si键主要由SiC反位缺陷形成, C-C键主要由C间隙原子聚集形成, PKA的种类及初始能量影响点缺陷的产额和化学无序的程度, 但不影响六种点缺陷各自的占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新型二维Zr2CO2/InS异质结可见光催化产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赵宇鹏,贺勇,张敏,史俊杰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9): 993-998.   DOI: 10.15541/jim20190521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521
摘要1011)   HTML23)    PDF(pc) (1604KB)(1688)    收藏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系统研究了新型二维Zr2CO2/InS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显示, 二维Zr2CO2/InS异质结是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晶格失配率低于3%, 形成能为-0.49 eV, 说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 Zr2CO2/InS异质结的带隙值为1.96 eV, 对应较宽的可见光吸收范围, 且吸收系数高达105 cm-1; 异质结表现出Ⅱ型能带对齐, 价带和导带的带偏置分别为1.24和0.17 eV, 表明光生电子从Zr2CO2层转移到InS层, 而光生空穴则与之相反, 从而实现了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的有效分离。另外, InS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综上所述, 新型二维Zr2CO2/InS异质结是一种潜在的可见光光催化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3. X-CT无损测试技术用于陶瓷涂层三维重构和孔隙率计算
张志锋,王凤娟,武胜萍,蒋金洋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9): 1059-1063.   DOI: 10.15541/jim20190534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534
摘要555)   HTML12)    PDF(pc) (2856KB)(745)    收藏

陶瓷涂层对海工环境中的钢筋有着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碳钢表面喷涂磷酸盐陶瓷涂层, 采用XRD和XRF对陶瓷涂层的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实验用陶瓷的主要晶相成分为P2O5与SiO2。采用SEM对陶瓷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观察, 发现陶瓷涂层内存在微裂纹, 涂层的厚度约为349 μm。采用X-CT测试可以得到陶瓷内部结构的高清图像, 并利用Matlab和Mimics软件对高清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此外通过阈值分割技术, 将CT图像内的孔与基体灰度值区分开来, 并计算得到陶瓷涂层的孔隙率为14%, 并采用压汞测试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认为X-CT无损测试是一种建立陶瓷涂层内可视化孔结构分析的有效工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单点缺陷氧化石墨烯电子结构与光学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林启民, 崔建功, 颜鑫, 袁学光, 陈小瑜, 芦启超, 罗彦彬, 黄雪, 张霞, 任晓敏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0): 1117-1122.   DOI: 10.15541/jim2019058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588
摘要729)   HTML12)    PDF(pc) (2149KB)(1017)    收藏

本研究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 在局域密度近似和广义梯度近似下, 研究了单点缺陷下不同结构氧化石墨烯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文中四种构型的氧化石墨烯为力学稳定结构, 其中包含不饱和氧原子的氧化石墨烯结构在水裂解及制氢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能带及分波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 包含不饱和氧原子的构型为间接带隙半导体, 其余构型均为直接带隙半导体, 且掺杂类型和带隙值随结构不同而改变。氧化石墨烯的光学吸收表现为各向异性, 且在垂直于平面方向上的吸收边蓝移到近紫外可见光区。包含sp 3杂化形式的结构光学吸收系数比包含sp 2杂化的结构高, 说明碳氧双键和悬挂键的存在对吸收光谱有重要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表征及模拟研究
周子航, 王群, 葛翔, 李朝阳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1): 1283-1289.   DOI: 10.15541/jim20190439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39
摘要517)   HTML35)    PDF(pc) (4791KB)(843)    收藏
锶(Sr)掺杂羟基磷灰石(HA)在生物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此研究中, 使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HA和Sr掺杂HA的纳米颗粒。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Sr掺杂对HA化学成分、结晶度、晶格参数、形貌和形成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Sr掺杂后的HA纳米颗粒晶格参数和晶体尺寸增大。随着Sr离子浓度的增加, Sr 掺杂HA的纳米颗粒的结晶度没有显著变化。模拟结果验证了实验得到的Sr 掺杂HA纳米颗粒晶格参数的准确性, 且进一步表明Sr 离子掺杂后纳米颗粒的形成能较低, 结构更稳定。当Sr掺杂浓度为10%时, Sr掺杂的优先位点是Ca(1); Sr掺杂浓度为50%时, Sr混合掺杂到Ca(1)和Ca(2)位点为更优先的掺杂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Mg掺杂Cu2ZnSnS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孙顶, 丁彦妍, 孔令炜, 张玉红, 郭秀娟, 魏立明, 张力, 张立新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1): 1290-1294.   DOI: 10.15541/jim200019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0019
摘要471)   HTML9)    PDF(pc) (712KB)(648)    收藏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光伏材料Cu2ZnSnS4 (CZTS)掺Mg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Mg取代CZTS中Cu、Zn和Sn的点缺陷结构, 计算Mg掺杂缺陷的生成能及对CZTS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掺Mg不引入深能级缺陷也不改变材料的禁带宽度; 并且富Sn条件更有利于Mg取代Cu形成施主缺陷, 使p型转变为n型。本研究可为CZTS太阳能电池掺Mg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亚稳相图研究及其在特种陶瓷涂层中的应用进展
黄烨琰, 徐凯, 吴波, 李朋, 常可可, 黄峰, 黄庆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 19-28.   DOI: 10.15541/jim20190272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272
摘要1198)   HTML25)    PDF(pc) (951KB)(1085)    收藏

相图, 又称相平衡图, 是“材料设计的索骥图”, 而涂层的制备过程中(如物理气相沉积,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简称PVD), 系统一般远离平衡态, 获得的相为亚稳相, 相图计算CALPHAD (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方法的应用遇到了挑战。本文概述了模拟涂层材料亚稳相图的研究历程, 重点介绍了近期建立的临界表面扩散亚稳相图模型, 即通过耦合CALPHAD、第一性原理计算和高通量磁控溅射镀膜实验的方法对涂层材料的亚稳相进行表面扩散模拟, 相关计算仅需要一个高通量镀膜实验作为基础数据, 获得的亚稳相图也得到了实验验证。由此, 可以建立相关材料体系的稳定和亚稳相图数据库, 通过组分-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指导陶瓷涂层材料的设计, 助推研发时间和成本“双减半”目标的实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8. 新型三元层状硼化物Cr4AlB4的物相稳定性和力学行为分析
齐欣欣, 宋广平, 尹维龙, 王明福, 赫晓东, 郑永挺, 王荣国, 柏跃磊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 53-60.   DOI: 10.15541/jim2019016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160
摘要754)   HTML27)    PDF(pc) (2732KB)(1202)    收藏

Cr4AlB4是一种近期发现的三元层状硼化物MAB相陶瓷。该材料可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 在高温结构材料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本工作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线性优化法”和“键刚度”理论模型分别研究了Cr4AlB4的物相稳定性和力学行为。声子谱中没有虚频出现, 表明Cr4AlB4具有本征稳定性。而与其它Cr-Al-B系内的竞争相相比, Cr4AlB4具有最低的能量, 表明其在热力学上也是稳定的。采用“键刚度”模型对化学键刚度的定量计算显示, Cr4AlB4中Cr和B以及B和B原子之间形成了强共价键, 而Cr和Al原子则形成相对较弱的Cr-Al(625 GPa)和 B-Al(574 GPa)键。Cr4AlB4可以看成是由强共价键紧密连接在一起的Cr-B结构单元, 被弱Cr(B)-Al键分割而成的层状结构, 与MAX相结构类似。Cr4AlB4具有类似于MAX相的高损伤容限和断裂韧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1)
9. 新型MAX相的相图热力学研究
陈雷雷, 邓子旋, 李勉, 李朋, 常可可, 黄峰, 都时禹, 黄庆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 35-40.   DOI: 10.15541/jim20190184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184
摘要1420)   HTML62)    PDF(pc) (2658KB)(1665)    收藏

本研究通过使用相图计算(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 简称CALPHAD)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 以相图作为判断依据, 探究Ti3AuC2、Ti3IrC2、Ti3ZnC2和Ti2ZnC新型MAX相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稳定性。使用相图计算(CALPHAD)方法建立起研究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库, 耦合第一性原理得到的新型MAX相生成焓数据, 最终得到包含新型MAX相的三元相图。研究结果表明Ti3AuC2、Ti3IrC2、Ti3ZnC2和Ti2ZnC的MAX相具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 与实验结果吻合。本研究为确定新型MAX相的热力学稳定性提供了系统的研究方法, 可应用于指导合成更多未知的MAX相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C/SiC拉伸损伤声发射模式识别
张勇祯, 童小燕, 姚磊江, 李斌, 白国栋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5): 593-600.   DOI: 10.15541/jim2019021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213
摘要566)   HTML5)    PDF(pc) (2822KB)(832)    收藏

采用层次聚类及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监督模式识别方法, 对2D-C/SiC复合材料常温拉伸试验过程的声发射数据进行分析, 结合试样断口的扫描电镜(SEM)照片, 得到拉伸过程中5类损伤模式及其典型声发射特征参数。通过对各类损伤的能量分布、累计事件数和累计能量的分析, 研究C/SiC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过程, 发现其过程可分为基体微裂纹和界面失效为主的初始损伤阶段、基体微裂纹停滞导致层间剥离及纤维失效占主导地位的裂纹饱和阶段、基体长裂纹和界面失效为主的损伤积累发展阶段和纤维束大量失效的宏观断裂阶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