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材料论文精选(一):光学材料(2020)

无机材料学报2020年功能材料论文精选(二):发光材料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微量SiO2添加对Pr:Lu3Al5O12陶瓷光学及闪烁性能的影响
胡泽望,陈肖朴,刘欣,李晓英,石云,寇华敏,谢腾飞,李江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7): 796-802.   DOI: 10.15541/jim20190418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18
摘要457)   HTML7)    PDF(pc) (9658KB)(952)    收藏

在制备透明陶瓷时, 广泛采用烧结助剂来提升陶瓷的光学质量。但烧结助剂的添加可能会恶化陶瓷的发光性能。本研究采用真空预烧结合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0.25at%Pr:LuAG闪烁陶瓷, 研究了微量SiO2烧结助剂对陶瓷光学及闪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少于200 ppm的微量SiO2(1 ppm表示添加量为1×10-6 g/g)能有效促进热等静压过程中气孔的排出, 有效提升了Pr:LuAG陶瓷的光学性能。150 ppm SiO2添加的Pr:LuAG陶瓷在400 nm处的直线透过率约为77%。同时研究了预烧温度及时间对Pr:LuAG陶瓷光学性能的影响。在实现完全闭气孔结构时, 进一步升高预烧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会降低热等静压过程中的致密化速率, 不利于气孔的排出, 从而降低了Pr:LuAG陶瓷的光学质量。此外, 添加微量SiO2对Pr:LuAG陶瓷闪烁性能的影响较小。添加微量SiO2结合热等静压烧结是制备Pr掺杂石榴石闪烁陶瓷的有效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
2. Zn3-xMnxTeO6的晶体结构与吸收光谱和磁性研究
李淑芳,赵爽,周潇,李满荣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8): 895-901.   DOI: 10.15541/jim20190606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606
摘要574)   HTML23)    PDF(pc) (5598KB)(841)    收藏

本工作主要研究Mn 2+离子掺杂的类刚玉系氧化物Zn3TeO6(0<x≤2.0)的晶体结构与光学性质和磁性的变化。Zn3-xMnxTeO6粉末样品通过固相反应合成。Mn掺杂量的相图表明, x<1.0时保持单斜(C2/c)结构, 1.0≤x≤1.6为单斜(C2/c)和三方六面体混合相(R-3), x≥1.8时完全转变为R-3相, 且x=2.0时形成ZnMn2TeO6, Te-O和Mn/Zn-O键长增大, 八面体发生更大畸变。X射线粉末衍射结构精修也表明R-3相中Zn/MnO6为畸变八面体。随着Mn 2+掺杂含量的增加, Zn3-xMnxTeO6系列化合物不仅结构发生变化, 其颜色也由浅变深。紫外吸收光谱中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 400~550 nm处的吸收增强, 样品的光学带隙也由3.25 eV (x=0.1)逐渐减小到2.08 eV (x=2.0), 分析表明, 可见区吸收的增强是源于MnO6八面体中Zn/MnO6八面体中Mn 2+离子的d-d跃迁, 导致样品由浅黄色逐渐变为暗黄色。 磁性测试表明, 固溶体的反铁磁转变温度随着Mn 2+掺杂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 且掺入的Mn 2+离子以高自旋态 存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溅射功率对磁控溅射法制备MgF2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赵长江,马超,刘俊成,刘治钢,陈燕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9): 1064-1070.   DOI: 10.15541/jim20019056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0190565
摘要561)   HTML11)    PDF(pc) (919KB)(776)    收藏

为了减少磁控溅射法沉积MgF2薄膜的F贫乏缺陷, 在工作气体Ar2中加入SF6作为反应气体, 在石英玻璃衬底上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MgF2薄膜, 研究了溅射功率对MgF2薄膜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溅射功率从115 W增加到220 W, F: Mg的原子比不断增加, 185 W时达到2.02, 最接近理想化学计量比2 : 1;薄膜的结晶度先提高后降低, 最后转变为非晶态; MgF2薄膜的颗粒尺寸先是有所增加, 轮廓也变得更加清晰, 最后又变得模糊。MgF2薄膜的折射率先减小后增大, 在185 W时获得最低值, 550 nm波长的折射率1.384非常接近MgF2块体晶体;镀膜玻璃在300~1100 nm范围内的透光率(以下简称薄膜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 185 W时达到94.99%, 比玻璃基底的透光率高出1.7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