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材料论文精选(二):超级电容器与储能电池(2020)

无机材料学报2020年能源材料论文精选(二):超级电容器与储能电池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导电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李泽晖,谭美娟,郑元昊,骆雨阳,经求是,蒋靖坤,李明杰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7): 769-780.   DOI: 10.15541/jim2019043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33
摘要1235)   HTML29)    PDF(pc) (15403KB)(1392)    收藏

随着电子技术的持续发展, 对供电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超级电容器(SCs)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功率输出性能, 是新一代小型化、智能化、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理想供电装置。开发能够快速充放电、性能稳定的SCs产品是储能领域的研究重点。电极材料作为SCs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的关键。导电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新型SCs电极材料, 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大比表面积、多种形貌及维度、可调控的导电性能等优异性质, 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结合SCs的储能机理, 介绍了导电MOFs的结构、制备及导电机制, 进一步阐述了其作为SCs电极材料的设计策略, 重点综述了其在SCs领域的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与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被引次数: CSCD(2)
2. 组氨酸功能化碳点/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
丁卓峰, 杨永强, 李在均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0): 1130-1136.   DOI: 10.15541/jim20190630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630
摘要584)   HTML13)    PDF(pc) (2903KB)(919)    收藏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组氨酸功能化碳点/石墨烯气凝胶(His-CDs/GA)。该材料具有独特的三维多孔结构、丰富的含氮和含氧官能团, 有利于电解液离子的快速扩散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当GO与His-CDs的质量比为2 : 1时, His-CDs/GA-2在1 A·g -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304 F·g - 1, 比GA(172 F·g -1)提高了76.7%; 当电流密度从1 A·g -1增加到50 A·g -1, 其比电容保持率为71.4%; 在电流密度10 A·g -1下, 循环充放电30000次后, 比电容仍保留93.5%。由His-CDs/GA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展现出高能量密度(在功率密度为250 W/kg时, 能量密度达到10.14 Wh/kg)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在5 A·g -1下循环充放电20000次后, 比电容保持率为88.4%)。结果表明, His-CDs/GA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磷酸根掺杂MnFe2O4及其赝电容特性
费明婕, 张任平, 朱归胜, 俞兆喆, 颜东亮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10): 1137-1141.   DOI: 10.15541/jim2020001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200015
摘要493)   HTML10)    PDF(pc) (3138KB)(740)    收藏

采用水热法先合成MnFe2O4(MFO), 然后通过与PH3反应制备了磷酸根离子掺杂的MnFe2O4(PMFO), 以提高它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磷酸根掺杂不仅增大了MnFe2O4的比表面积, 也增加了材料的电导性。在1 A/g电流密度下, PMFO比容量为750 F/g, 与MFO相比, 比电容提高了近70%, 同时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以PMFO为正极、活性碳为负极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ASCs), 在功率密度为2.7 kW/kg时, 能量密度达到168.8 Wh/kg。因此, PMFO是有极大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构建亲锂铜基3D集流体实现金属锂的均匀沉积
李锐,王浩,付强,田子玉,王建旭,马小健,杨剑,钱逸泰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8): 882-888.   DOI: 10.15541/jim20190545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545
摘要1332)   HTML74)    PDF(pc) (7761KB)(1430)    收藏

锂金属负极以其最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 -1)和最低的电化学电位(-3.04 V (vs SHE))被誉为电池界的“圣杯”。但是锂金属电池的缺点也尤为明显: 充放电过程中锂金属电池容易在负极不均匀沉积从而产生锂枝晶, 锂枝晶的产生会造成固体电解质介面(SEI)膜的持续破裂, 不稳定的SEI膜又会加剧锂枝晶的形成, 进而刺穿隔膜, 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 产生安全隐患, 所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负极均匀沉积金属锂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商业化的铜网, 通过碱性溶剂的氧化和空气气氛煅烧, 在铜网表面形成均一的亲锂氧化铜纳米片阵列。铜网的3D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电流密度, 亲锂的纳米片阵列可以降低锂的沉积过电势, 均匀沉积锂, 有效抑制锂枝晶的产生。在电流密度为3 mA·cm -2的半电池测试中, 稳定循环230圈后库伦效率稳定维持在99%以上; 搭配磷酸铁锂(LFP)全电池测试, 在1C(0.17 mA·mg -1)条件下可稳定循环300圈, 容量保持率为95%。本研究为锂金属负极3D集流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一种用于长寿命水系锌锰电池的海藻酸钠/二氧化硅准凝胶复合电解质
李雪渊,王宏刚,田柱,朱建辉,刘影,贾兰,尤东江,李向明,康利涛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 (8): 909-915.   DOI: 10.15541/jim20190473 CSRT: 32189.14.10.15541/jim20190473
摘要1354)   HTML54)    PDF(pc) (8172KB)(1651)    收藏

锌锰(Zn-MnO2)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环保性、高性价比的优点, 适用于大规模储能电池。然而, 金属锌负极在充放电中会因为“尖端效应”而产生锌枝晶, 造成电池容量衰减甚至短路失效。本研究通过添加亲水性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海藻酸钠(SA)将电解质转化为准凝胶电解质, 有效抑制了锌负极表面的枝晶生长, 以及由之造成的Zn-MnO2电池性能衰减。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采用准凝胶电解质的Zn-MnO2电池在1800次循环后容量保留率可达78%, 而使用普通电解质的Zn-MnO2电池在1000次循环后容量已基本衰减为0。进一步探究准凝胶电解质对锌沉积行为的影响, 发现准凝胶电解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锌离子分布的均匀性, 降低电池容量衰减速度与失效风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