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0-324X CN:31-1363/TQ
高级检索
图表检索
导航切换
无机材料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刊物介绍
编委会
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青年编委会
读者中心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征订启事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
作者指南
下载中心
审稿中心
编委登录
专家审稿
主编办公
编辑办公
精彩推荐
专辑文章
热点文章
虚拟专题
封面文章
联系方式
Email Alert
English
图/表 说明
高级检索
期刊
DOI
请选择
无机材料学报
起始年
结束年
请选择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请选择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卷
期
作者
作者单位
期刊
出版年
图16
(a) 390 kV/cm条件下采用PUND法测得的Li
2
La
2
Ti
3
O
10
陶瓷的
P−E
电滞回线和
J−E
电流密度曲线
[
149
]
; (b)基于DFT计算的三层R-P结构Li
2
La
2
Ti
3
O
10
的不同对称性相对于0 K时能量最低Pc相的能量
[
149
]
; (c) PUND法测得的Li
2
Nd
2
Ti
3
O
10
陶瓷的室温
P−E
电滞回线
[
150
]
; (d) Li
2
La
2
Ti
3
O
10
(LLTO)和Li
2
Nd
2
Ti
3
O
10
(LNTO)陶瓷的氧八面体畸变角度
θ
T
和
θ
R
[
150
]
; (e)基于Rietveld精修的Li
2
La
2
Ti
3
O
10
陶瓷晶体结构示意图(绿色、棕色和红色球分别代表Li
+
、La
3+
和O
2−
离子, 而Ti
4+
离子位于氧八面体的中心)
[
149
]
; (f)通过玻恩有效电荷方法计算的Li
2
La
2
Ti
3
O
10
中每一层对应的极化贡献
[
149
]
图15
(a)单层R-P结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
143
]
; (b) HRTiO
4
和NaRTiO
4
的插层结构示意图
[
139
]
; (c) A
A
SmTiO
4
和(d) A
A
EuTiO
4
的SHG信号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其中A
A
为Na(黄色圆圈)和K(紫色圆圈)
[
141
]
图14
(a) (1−
x
)(Ca
y
Sr
1−
y
)
1.15
Tb
1.85
Fe
2
O
7
-
x
Ca
3
Ti
2
O
7
(0≤
x
≤0.3,
y
=0.60)的相图; (b)铁电极化与饱和磁化强度随成分的变化; (c)当温度为60和100 K时, 线性磁电耦合系数随成分的变化
[
136
]
图13
双层R-P材料(Ca
3
Ti
2
O
7
陶瓷
[
80
]
、Sr
3
Sn
2
O
7
陶瓷
[
84
]
、Sr
3
Zr
2
O
7
陶瓷
[
86
]
、Li
2
CaTa
2
O
7
陶瓷
[
26
]
、Li
2
SrNb
2
O
7
陶瓷
[
130
]
)铁电性能的对比
图12
(a) La
2
SrSc
2
O
7
陶瓷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室温下的
P
−
E
电滞回线和不同A位离子有序度下的DFT计算能量对比
[
123
]
; (b) La
2
Sr(Sc
1−
x
Fe
x
)
2
O
7
陶瓷在400 kV/cm电场和2 Hz频率下的
P
−
E
曲线
[
121
]
; (c) La
2
Sr(Sc
1−
x
Fe
x
)
2
O
7
陶瓷在150~600 K温度范围内的介电常数的温度依赖性
[
121
]
; (d) La
2
Sr(Sc
1−
x
Fe
x
)
2
O
7
(
x
=0.15)陶瓷直流磁化率的温度依赖性, 插图是Curie−Weiss拟合结果
[
121
]
; (e) La
2
Sr(Sc
1−
x
Fe
x
)
2
O
7
(
x
=0.15)在不同温度下磁化的等温磁场依赖性
[
121
]
图11
Li
2
Sr(Nb
1−
x
Ta
x
)
2
O
7
氧化物的介电常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以及铁电相变模型
[
65
]
图10
双层R-P结构的铁电体的
T
C
与
τ
的关系
[
40
]
图9
(a)根据空间群对称性分析得到Sr
3
Sn
2
O
7
随温度变化的四个相结构
[
118
]
; (b)研究建立的Sr
3
Sn
2
O
7
的相图
[
118
]
; (c)根据300 K条件下的NPD精修结果计算的晶体结构分层极化(左图), [010]面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右图), 其中Sr、Zr和O原子分别为灰色、蓝色和红色
[
119
]
; (d) Sr
3
Hf
2
O
7
中原子和分层极化对宏观极化的贡献, Sr1−O表示钙钛矿层之间的SrO层, Sr2−O表示岩盐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的SrO层
[
120
]
图8
双层R-P结构Sr基氧化物(Sr
3
Sn
2
O
7
单晶
[
112
]
、(Sr,Ba)
3
Sn
2
O
7
陶瓷
[
84
]
、(Sr,Ca)
3
Sn
2
O
7
陶瓷
[
85
]
、(Sr,Ba)
3
Zr
2
O
7
陶瓷
[
86
]
、Sr
3
(Sn,Zr)
2
O
7
陶瓷
[
113
]
)的铁电性能对比
图7
(a)室温下利用
g
=100衍射斑点得到的DF-TEM照片, 红蓝箭头代表沿[
100
]的铁电极化方向; (b)利用
g
=220衍射斑点得到的DF-TEM照片; (c) Ca
3
[Mn
0.5
(Fe
0.5
Nb
0.5
)
0.5
]
2
O
7
陶瓷室温下的PFM测试结果; (d)改变交流电压条件下的一次与二次谐波压电响应图; (e, f)不同直流偏压下的(e)振幅蝴蝶曲线及(f)相位迟滞回线
[
45
]
图6
双层R-P结构Ca
3
Ti
2
O
7
基化合物的铁电性能对比
[
40
]
表1 双层R-P结构Ca
3
Ti
2
O
7
基氧化物的铁电性能相关参数
[
43
-
44
,
49
,
64
,
70
-
73
,
79
-
81
]
图5
(a, b) (Ca,Sr)
3
Ti
2
O
7
单晶的
a
0
a
0
c
+
和
a
−
a
−
c
0
两个氧八面体倾转模式的示意图; (c, d) Ca
2.46
Sr
0.54
Ti
2
O
7
单晶的(c) (001)解理表面照片和(d)室温环形差分干涉衬度照片; (e) Ca
3−
x
Sr
x
Ti
2
O
7
(
x
=0, 0.54, 0.85)单晶沿[
110
]方向的电滞回线; (f) IP-PFM的配置示意图
[
49
]
图4
(a) A
3
B
2
O
7
R-P型氧化物的铁电
a
−
a
−
c
+
结构; (b) A
3
B
2
O
7
的氧八面体倾转的第一性原理振幅和诱导极性模式(按ABO
3
结构
τ
递增排列)
[
26
]
图3
R-P结构A′
2
AB
2
O
7
从(a)顺电相到(b)铁电相的对称模分解及(c)铁电相中每层沿
a
轴的反铁畸变位移(
X
)及总的铁电极化强度(
P
total
)示意图
[
25
]
图2
(a)常规铁电相变和(b)非常规铁电相变的能量变化
[
23
]
图1
(a)基于R-P结构的HIF的多功能特性总结; (b)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总结的近年发表的R-P氧化物文章数量
Fig. 7
d
33
and
k
p
of (1-
x
)(0.8PZT-0.2PZN)-
x
BZT ceramics
Fig. 6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ε
r
and tan
δ
of (1-
x
)(0.8PZT-0.2PZN)-
x
BZT ceramics
(a)
x
=0; (b)
x
=0.02; (c)
x
=0.04; (d)
x
=0.06; (e)
x
=0.08; (f)
x
=0.10; (g)
x
=0.12; (h)
x
=0.14. Colorful figures are available on website
Fig. 5
Room temperature out-of-plane height, amplitude, and phase images of (1-
x
)(0.8PZT-0.2PZN)-
x
BZT ceramics
(a)
x
=0; (b)
x
=0.08; (c)
x
=0.14. Colorful figures are available on website
跳至
页
第1页
共989页
共19776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