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 颖(1986-), 男, 助理研究员. E-mail:liuying@fjirsm.ac.cn
采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纯相钙钛矿结构三元(0.7-
Ceramics of (0.7-
铁电压电陶瓷材料具有压电性、热释电性、铁电性及非线性光学效应等重要特性, 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 它可用于制作传感器、换能器、储能器、探测器和集成光电器件等新型元器件。近年来, 新型多元铅系铁电压电材料以其优异的压电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并在国防及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复合钙钛矿结构的铅基铁电固溶体在其准同型相界区域(MPB)附近表现出极其优异的压电性能,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Pb(Zr1 -xTi x)O3、Pb(Mg1/3Nb2/3)O3-PbTiO3(PMN-PT)及Pb(Zn1/3Nb2/3)O3- PbTiO3(PZN-PT)[ 1, 2, 3, 4, 5, 6, 7, 8]。对于PMN-PT, 其MPB区域大致在30 mol%~35 mol% PT附近, 组分为PMN- 33%PT的压电陶瓷的压电系数 d33= 640 pC/N, 机电耦合系数 kp = 61%, kt = 43%, 它的性能在铅基二元压电陶瓷材料中表现较为突出[ 9]。但是, PMN-PT在MPB附近表现出较低的居里温度 TC (约为150℃)和低的退极化温度 TRT(60~80℃), 使其容易退极化, 降低了器件的稳定性, 限制了它的应用[ 10]。另一方面, 它们的矫顽场较低( Ec = 2~3 kV/cm)也是导致材料容易退极化的一个因素[ 10, 11]。因此, 探索和开发具有高居里温度、良好压电性能的新型压电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文献报道看, 一是通过探索新型二元铁电固溶体来获得具有高居里温度、良好压电性能的压电陶瓷材料, 如Pb(Yb1/2Nb1/2)O3- PbTiO3[ 12]、Pb(Lu1/2Nb1/2)O3-PbTiO3[ 13]等; 二是在二元PMN-PT固溶体的基础上引进新组分进行改性, 构成新型三元或多元铁电固溶体, 在不降低原有压电性能的基础上提高材料的居里温度, 例如Pb(Yb1/2Nb1/2)O3-Pb(Mg1/3Nb2/3)O3-PbTiO3[ 14]、PbSnO3- Pb(Mg1/3Nb2/3)O3- PbTiO3[ 15]等。
反铁电体Pb(Lu1/2Nb1/2)O3 (PLN)具有较高的居里温度(258℃)[ 16], PT的居里温度 Tc为490℃, PLN与PT形成的固溶体PLN- xPT在MPB附近表现出较高的居里温度( Tc = 353℃)和良好的压电性能 kp = 0.66, kt = 0.48[ 17]。龙西法等[ 13]在研究PLN-PT固溶体陶瓷中发现该体系MPB附近居里温度 Tc可达375℃, 压电系数 d33达到350 pC/N, Ec达到16.67 kV/cm。因此, 可以预期PLN-PT与PMN-PT形成的三元固溶体系在MPB附近可以表现出较高的居里温度、大的矫顽场和优异的压电性能。本工作主要讨论30%PMN条件下不同含量PLN和PT形成的三元固溶体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根据已经报道的PLN-PT与PMN-PT体系的MPB区域相关数据[ 9, 13], 本研究大致描绘了三元PLN-PMN-PT的相图, 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 本实验将组分PLN与PMN的中线同MPB区域连线的交点位置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法和差热分析法对PMN合成作动力学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钙钛矿相PMN不是氧化物直接反应生成的, 而是由以下反应生成:
![]() | (1) |
因此, 多次煅烧和过量的PbO、MgO有利于钙钛矿相的形成。Lejeune和Bouquin等[ 18, 19]报道了类似的反应机理, 只是中间出现不同的焦绿石相。Jang等[ 20]从动力学角度出发, 归纳了铅系钙钛矿结构化合物合成过程中形成焦绿石相的主要原因: 部分氧化物反应活性差、组分分布不均匀和PbO易挥发等。因此, 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二次合成法, 即将MgO和Nb2O5先反应生成MgNb2O6, MgNb2O6 再与PbO反应生成PMN钙钛矿相[ 21, 22, 23]。二次合成法避免了PbO和Nb2O5的直接接触, 抑制焦绿石相的生成, 而且制备工艺简单, 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实验采用二次合成法制备了纯相钙钛矿结构的(0.7- x)PLN-0.3PMN- xPT压电陶瓷。具体步骤如下: MgO和Nb2O5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其中MgO过量2%), 在1150℃煅烧2 h得到MgNb2O6粉体。Lu2O3和Nb2O5按化学计量比称量(其中Lu2O3过量1%), 在1150℃煅烧2 h得到LuNbO4粉体。MgNb2O6、LuNbO4、PbO (99.9%) 和TiO2(99.9%) (其中PbO过量2%) 混合后, 850℃煅烧4 h。煅烧后的粉体经研磨, 加5wt%的聚乙烯醇(PVA)压片制成 ϕ10 mm×1 mm的圆片, 在1050~1100℃烧结3 h, 得到组分为 x= 0.38~0.46的(0.7- x)PLN-0.3PMN- xPT压电陶瓷。
将烧结好的PLN-PMN-PT陶瓷样品磨成粉末, 采用日本Rigaku 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 Cu Kα射线, λ=0.1541 nm, 在2 θ范围10°~ 80°之间以步长0.02°连续扫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JSM-6700F)分析陶瓷样品断面的晶粒尺寸、均匀性、致密度和晶界等。将片状样品表面抛光后镀银, 用aix-ACCT TF2000铁电分析仪进行铁电性能测试。将镀银的样品在外加直流电场下在120℃极化15 min后, 采用ZJ-4AN型准静态 d33测量仪测量样品的压电系数。采用德国Novocontrol公司的宽频介电/阻抗分析仪表征样品的介电性能, 测量电压为0.5 V。
采用二次合成法合成PLN-PMN-PT钙钛矿相的关键在于合成单一相的前驱体MgNb2O6、LuNbO4。如果前驱体的合成中有未反应完的Nb2O5, 它将会在第二步的钙钛矿相合成过程中与PbO反应生成焦绿石相[ 21]。由于PbO易挥发, 除在原料配比中PbO过量2%外, 样品置于富铅(PbZrO3-PbTiO3)气氛的密闭坩埚中进行烧结。陶瓷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烧结时, 温度如果过低, 烧结不完全; 温度如果过高, 粉体则会熔化。通过多次反复实验, 得到不同组分陶瓷的最佳烧结温度。从表1可以看出, 随着PT含量的增加, 相同烧结时间下, 最佳烧结温度也不断升高。
图2给出了制备的(0.7- x)PLN-0.3PMN- xPT ( x = 0.38、0.40、0.41、0.42、0.44、0.46)陶瓷样品的XRD图谱。从图2可以看出, 所有组分样品均为纯相钙钛矿结构, 表明优化的陶瓷制备工艺能够有效抑制烧绿石相形成。随着PT含量减少, (200)衍射峰劈裂的现象逐渐减弱, 表明材料结构逐渐由四方相向三方相过渡。当PT的含量为44%时, 衍射峰劈裂的现象已经不太明显; 当PT的含量为40%时, 衍射峰不分裂, 材料转为三方相。这种转变是由于随着PLN的增加, 晶胞产生畸变, 晶格参数发生变化, 使材料向三方相转化。故当PT含量在 x = 0.40~0.44时, 可以大致确定PLN-PMN-PT压电陶瓷处于准同型相界区域。
(0.7- x)PLN-0.3PMN- xPT陶瓷断面的SEM微观形貌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陶瓷样品的晶粒生长良好, 大小均匀, 晶粒尺寸在1~2 μm, 结构致密。
图4为在10 Hz~100 kHz频率范围, 0.30PLN- 0.30PMN-0.40PT陶瓷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曲 线。图中曲线具有宽化的介电峰, 随着频率升高, 介电反常峰对应的温度有升高的趋势。△ T= Tmax(100 kHz) - Tmax(10 Hz) 可以近似描述铁电固溶体的弛豫性质, Tmax为介电常数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从图4可以得出, △ T= Tmax(100 kHz) - Tmax(10 Hz) = 5℃, 表明该体系具有弱的弥散相变特点。室温下0.30PLN-0.30PMN-0.40PT铁电陶瓷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1860和0.04(1 kHz)。介电损耗在高于居里温度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迅速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高温下由缺陷引起的电导率迅速增加所致。
![]() | 表1 (0.7- x)PLN-0.3PMN- xPT陶瓷的烧结工艺 Table 1 Sintering process of (0.7- x)PLN-0.3PMN- xPT ceramics |
![]() | 图4 0.3PLN-0.30PMN-0.40PT陶瓷的介电温谱Fig. 4 Variations of dielectric constant of 0.3PLN-0.30PMN- 0.40PT ceramic measured at 10 Hz to 100 kHz |
图5为(0.7- x)PLN-0.3PMN- xPT ( x = 0.40、0.41、0.42、0.44、0.46 )在测试频率1 kHz 下的介电温谱。从图5可以看出, 随着PT含量的增加, 材料的居里温度 TC从265℃升到290℃ ( x= 0.40到 x = 0.46), 相变温度 TRT由155℃降至75℃( x = 0.40到 x = 0.44)。位于MPB区域的组分0.29PLN-0.3PMN- 0.41PT, 居里温度 TC= 270℃, 相变温度 TRT=135℃, 它们同二元系PMN-PT和PZN-PT相比而言, 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后两者 TC< 170℃, TRT< 100℃[ 10])。
图6为PT的含量分别为38%、40%、41%、42%、44%和46% 陶瓷样品室温下测试得到的 P- E电滞回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矫顽场 EC随P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剩余极化强度 Pr先增大后减小, 位于MPB附近组分为0.29PLN-0.3PMN-0.41PT的三元陶瓷材料具有最大的剩余极化强度 Pr=34.6 μC/cm2, 该材料的矫顽场 EC= 14.8 kV/cm。由图中各组分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MPB附近的PLN-PMN-PT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铁电性。
![]() | 图6 室温下(0.7- x)PLN-0.3PMN- xPT陶瓷电滞回线Fig. 6 Hysteresis loops for the (0.7- x)PLN-0.3PMN- xPT ceramics measured at room temperature |
![]() | 图7 (0.7- x)PLN-0.3PMN- xPT陶瓷的矫顽场 EC和压电系数 d33随组分 x的变化曲线Fig. 7 Coercive field Ec and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d33as a function of PT contents for (0.7- x)PLN-0.3PMN- xPT ceramics |
用准静态 d33测试仪测试了PLN-PMN-PT陶瓷的压电系数 d33。图7为 (0.7- x)PLN-0.3PMN- xPT陶瓷的压电系数 d33及矫顽场 EC随 x的变化曲线。随着PT含量的变化, 压电系数在240~460 pC/N范围内变化。从图7可以看到, 压电系数 d33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在 x= 0.41时达到最大值460 pC/N, 即材料在MPB附近具有高压电活性。
采用传统二次合成法制备了新型三元PLN- PMN-PT陶瓷, 研究了准同型相界附近陶瓷的结构、介电、铁电和压电性质。
根据XRD分析初步确定, (0.7- x)PLN-0.3PMN- xPT三元系陶瓷的准同型相界区域大致在 x = 0.40~ 0.44。对于实验组分的陶瓷材料, 其居里温度介于265~290℃之间, 相变温度介于75~155℃之间。MPB附近具有最优压电性质的组分是0.29PLN-0.3PMN- 0.41PT, 其居里温度 TC、相变温度 TRT、压电常数 d33、矫顽场 EC、剩余极化强度 Pr分别为270℃、 135℃、460 pC/N、14.8 kV/cm、34.6 μC/cm2。相对于PMN-PT和PZN-PT来说, PLN-PMN-PT陶瓷的居里温度、相变温度及矫顽场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