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守超(1982-), 男, 博士, 副教授. E-mail:doisyes@163.com
利用提拉法生长了YVO4和掺2.0at% CeO2(或Ce2(CO3)3)的YVO4: Ce3+晶体。样品的XRD测试表明Ce3+代替Y3+进入晶格, Ce3+的加入并没有影响YVO4的晶格结构。XPS测试显示YVO4: Ce3+晶体中Ce离子3d分裂为882.0、885.8、902.9、908.0和915.9 eV等5个峰, 峰位表明样品中铈离子是以Ce3+和Ce4+两种价态形式存在。YVO4和YVO4: Ce3+激发谱都呈现出260~360 nm宽带激发, 此激发带源于基质中VO43-离子团的配体O到V的电荷迁移吸收。使用325 nm的紫外线激发时, 两种样品均可发出以440 nm 为中心的宽带蓝光,其中YVO4发射峰应归属于VO43-离子团中3T2→1A1和3T1→1A1跃迁; 而YVO4: Ce3+的蓝光发射则来源于Ce3+的5d→4f 的跃迁。分析可知YVO4: Ce3+中VO43-的π轨道和Ce3+的电子波函数能有效地重叠, 使得VO43-和Ce3+可通过交换作用有效地向Ce3+传递能量, 可大幅提高Ce3+的蓝光发射强度。实验结果显示YVO4: Ce3+可作为UV-LED管芯激发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用高亮度蓝色发光材料。
YVO4 and YVO4:Ce3+ single crystals doped with 2.0at% CeO2 (or Ce2(CO3)3) were grown by using the Czochralski method. XRD pattern shows that Ce3+ ion enters the YVO4 lattice by occupying the Y3+ sites and the YVO4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 little by the addition of Ce ions.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shows that the Ce (3d) peak splits into five peaks located at 882.0, 885.8, 902.9, 908.0 and 915.9 eV,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e3+ and Ce4+ ions coexist in both kind of samples. The excitation spectra of YVO4 and YVO4:Ce3+ crystals are both in the range from 260 nm to 360 nm, due to the charge transfer transition of the O2--V5+ ion pairs of VO43- polyhedron. YVO4 and YVO4:Ce3+ single crystals radiate a wideband blue light centered at 440 nm when excited by 325 nm ultraviolet light, the former corresponds to3T2→1A1 and3T1→1A1 transition of VO43-, while the latter corresponds to 5d→4f transition of Ce3+. In YVO4: Ce3+ crystal, the wave functions of Ce3+ overlaps effectively to the π orbital of VO43-,
白光LED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荧光灯具有节能、环保和长寿命等优点,因而得到大力发展, 正逐步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成为常态照明光源[ 1, 2, 3]。目前白光LED的实现方式主要有光转换型、芯片组合型、多量子阱型和量子点型等。基于工艺性、成本、技术现状等因素考虑, 光转换型 LED 是目前白光照明的发展主流。实现白光转换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合成高效光转换材料。因此, 与白光LED 相匹配的光转换材料成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商业上主要采用氮化物LED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Y3Al5O12: Ce3+(YAG:Ce3+)的方法来获得白光, 但由于这种方法只有蓝、黄两种色光调和, 所得白光缺少红色成分, 显色指数低, 色温偏高[ 4]; 此外, 此种荧光粉的颜色输出对温度和电流的依赖性强, 制约其向大功率LED方向发展。随着紫外-近紫外发射的InGaN管芯(UV-LED)技术的不断成熟, 使用“UV-LED+三基色荧光粉”模式实现白光发射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BaMgAl10O17:Eu2+(BAM: Eu2+) 作为荧光灯用蓝色荧光粉,现已在白光 LED中获得商业化应用。但是铝酸盐体系在涂屏焙烧时热劣化严重并且Eu2+不稳定, 在UV辐照和放电离子的长期轰击下, 易变成Eu3+, 从而使其发光性能下降[ 5, 6, 7, 8]。寻求可以有效吸收紫外光且性能稳定的无机荧光体以及稳定的激活离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Riwotzki等[ 9]研究发现YVO4中VO43-在紫外区有强烈吸收。Osawa等[ 10]发现紫外光激发下VO43-的发射带如果与稀土离子的能级重合, 能量则可以有效地由VO43-传递给稀土离子。Blasse的键角理论说明紫外光激发钒酸盐荧光体能量传递的效率由一个交换过程以及V-O-Re3+之间的键角所控制[ 11]。
基于YVO4具有有效的基质敏化带, 紫外及近紫外区域吸收截面大、吸收效率高及稳定性良好等优点, 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分别以YVO4为基质, 合成了YVO4: Eu3+、YVO4: Dy3+、YVO4: Tm3+等新型荧光材料[ 12, 13, 14, 15, 16, 17, 18], 其中以研究YVO4: Eu3+红光发射居多。Ce3+电子能级结构简单, 掺杂进入晶格格位后受晶体场影响, 激发态5d能态发生劈裂成为能带。因此, Ce3+本身具有强而宽的4f-5d吸收带, 它可有效地吸收激发能量或者来自于基质敏化的能量。受5d能态扩展的径向波函数的影响, Ce3+的发射谱通常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随着掺杂基质的不同, 其发射范围可从紫外区域延至红光发射区。通过掺杂不同的基质材料, 可以实现不同波长的光谱发射。Ce3+掺杂的多种化合物都可实现蓝光发射, 包括Y5Si3O12N: Ce3+、Ba2Ln(BO3)2Cl (Ln=Gd, Y): Ce3+、CaLaGa3S6O: Ce3+、Ca3Si2O7:Ce3+[ 19, 20, 21, 22, 23]等。本工作选择YVO4作为Ce3+掺杂基质, 利用提拉法生长了YVO4和YVO4: Ce3+晶体。基于YVO4对Ce3+的基质敏化特性, 通过X射线、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其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采用中频感应单晶炉和提拉法沿 c轴方向生长了高质量的YVO4和YVO4: Ce3+晶体。Ce3+进入YVO4采用两种不同的掺杂方式, 即分别掺入了CeO2和Ce2(CO3)3, 掺杂浓度均为2.0at%。生长YVO4和YVO4: Ce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Y2O3+V2O5=2YVO4
2 xCeO2+(1- x)Y2O3+V2O5=2Y1- xCe xVO4+
xCe2(CO3)3+(1- x)Y2O3+V2O5=2Y1- xCe xVO4+3 xCO2
晶体生长过程可参考文献[24], 生长的晶体如图1所示。
将样品a(YVO4)、b(掺CeO2的YVO4: Ce3)和c (掺Ce2(CO3)3的YVO4: Ce3+, 下同)分别垂直于 c轴切割, 制成1 mm厚的晶片并抛光。用日本理学D/MAX-2500 型X射线衍射仪(Cu靶, Kα射线 λ= 0.154056 nm, 管电压40 kV, 管电流100 mA)分析样品的物相结构。用Simidazu公司的UV-3101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吸收光谱的测量, 测量的波长范围为190~800 nm。采用美国PE公司的PHI1600 型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谱(XPS)。
(a) YVO4; (b) YVO4:Ce3+ doped with CeO2; (c) YVO4:Ce3+ doped with Ce2(CO3)3
使用Horiba Jobin Yvon公司的Fluorolog3-21型荧光光谱仪(Xe灯, 功率450 W)测量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在He-Cd激光器325 nm激光激发下观察了样品的蓝光发射。以上测试均在室温下进行。
图2(a)是YVO4晶体粉末的XRD图谱, 图2(b)、(c)是分别掺入CeO2和Ce2(CO3)3的YVO4: Ce3+晶体粉末的XRD图谱。三者的衍射峰与JCPDF卡片17-0341符合得很好。由图2可见, 三者均为单一的YVO4物相, 掺杂后样品的各个衍射峰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 说明掺杂并没有改变晶体的结构, 但衍射峰的强度相对于YVO4有所降低。离子半径对置换型固熔液的生成有很大影响。当被取代离子的半径 r1与取代离子的半径 r2满足
![]() | 表1 掺CeO2和Ce2(CO3)3的YVO4:Ce3+晶体的晶胞参数变化 Table 1 Variety of cell parameters of YVO4:Ce3+ crystals doped with CeO2 and Ce2(CO3)3 |
图3所示为YVO4和YVO4: Ce3+晶体的吸收光谱。图3(a)所示为YVO4晶体吸收光谱。在可见光区域, 整条谱线光滑均匀, 没有明显的吸收峰或吸收带。图3(b)和(c)分别为掺杂CeO2和Ce2(CO3)3的YVO4: Ce3+晶体的吸收光谱, 吸收谱呈现出宽带吸收的特征, 这与Ce3+特有的宽吸收带性质是一致的。较宽的吸收带覆盖了整个可见光区域, 在465 nm处的吸收峰对应Ce3+的2F5/2→2D3/2跃迁。掺Ce2(CO3)3的YVO4: Ce3+晶体在465 nm附近的吸收更强一些, 这是由于掺Ce2(CO3)3的YVO4: Ce3+晶体中Ce3+的浓度更大一些, 相应的2F5/2→2D3/2吸收更强一些。YVO4和YVO4: Ce3+在350 nm以下表现为强烈吸收, 这是源于VO43-的本征吸收。
为了分析晶体中Ce的价态, 对掺 Ce2(CO3)3和CeO2的YVO4: Ce3+晶体切片分别进行了XPS测试, 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5个XPS峰清晰可辨, 它们的位置从小到大依次为 882.0、885.8、902.9、908.0、915.9 eV。根据标准数据(PHI5300ESCA)和文献报道[ 27]Ce4+的特征峰应位于882.0、908.0、915.9 eV, 表现为3个特征峰位, 其中915.9 eV是Ce4+存在的“卫星峰”。Ce3+特征峰在885.8、902.9 eV, 表现为两个特征峰位。综上所述, 两种样品中的Ce离子均以Ce3+、Ce4+两种不同价态形式共存。通过对各个峰值曲线拟合, 利用Ce3+和Ce4+拟合后的面积计算得出了两种样品中二者的相对含量。掺Ce2(CO3)3的样品中Ce3+相对含量为78.5%, Ce4+相对含量为21.5%; 掺CeO2的样品中Ce3+相对含量为66.7%, Ce4+相对含量为33.3%。由于晶片在抛光过程中表面的Ce3+可能受热部分被氧化, 上述方法得到的Ce3+的相对含量可能比晶体中Ce3+的实际含量要低。
图5为发射波长(λem)为440 nm, YVO4和YVO4: Ce3+晶体的激发光谱, 两者都呈现宽带激发, 激发带宽260~360 nm, 对应VO43-中的 O2-到中心离子 V5+的电荷迁移跃迁吸收。YVO4: Ce3+的激发谱中包含中心波长为325 nm激发峰, 峰值位于紫外光区域, 根据Ce3+离子的能级归属[ 28], 对应于Ce3+从基态到2D5/2态的激发。相比于YVO4, YVO4: Ce3+的激发谱的带宽和强度都有所改变。样品c的激发谱强度比样品b的略大, 说明在掺Ce2(CO3)3的样品中Ce3+浓度要高一些, 这与XPS测试结果是一致的。对于蓝光发射来说, 两种样品均以325 nm为最佳激发波长, 并且掺入Ce2(CO3)3的YVO4: Ce3+晶体具有更强的激发效果。可以利用这个吸收带来激发YVO4: Ce3+中铈离子的4f-5d的跃迁, 得到性能优良的蓝光发射。
![]() | 图5 YVO4和YVO4: Ce3+晶体的激发光谱, 发射波长为440 nmFig. 5 Excitation spectra of YVO4 and YVO4: Ce3+ under λem of 440 nm |
图6为在325 nm紫外光激发下, YVO4和YVO4: Ce3+的发射光谱以及在He-Cd激光器325 nm单色光激发下样品的发光图样。三个样品的发射谱都呈现出良好的蓝光发射, YVO4的发射谱在350~650 nm的范围内有一个宽带发射峰, 发射主峰位置在435 nm附近, 发射光谱呈现不对称性的结构, 这表明它并不是由单一的辐射跃迁造成的, 应归属于VO43-离子团中3T2→1A1和3T1→1A1跃迁。由于3T2和3T1之间的能量差值很小(约为500 cm-1), 所以这两个能级返回基态1A1产生的跃迁能量也非常相近, 相应所产生的辐射波相互重叠部分就非常大, 一般很难分辨出来。
![]() | 图6 YVO4和YVO4: Ce3+晶体的发射光谱( λex =325 nm) 及325 nm激光激发下样品的蓝光发射Fig. 6 Emission spectra under λex of 325 nm and the blue emitting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325 nm laser of YVO4 and YVO4: Ce3+ |
掺杂CeO2和Ce2(CO3)3的YVO4: Ce3+的发射光谱如图6中曲线b和c所示, 相比于YVO4蓝光发射更加明亮清晰。发射主峰的位置分别在438 nm和442 nm附近, 对两个发射光谱进行Gauss拟合, 如图7所示。拟合的曲线中掺CeO2的YVO4: Ce3+发射谱的两个发射中心分别位于417和460 nm; 掺Ce2(CO3)3的发光中心分别位于424和469 nm。波长为325 nm的激发光把电子从基态2F5/2激发到激发态2D5/2, 然后经过无辐射跃迁到达2D3/2态, 最后从2D3/2态经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2F5/2或亚稳态2F7/2, 在这个过程中辐射出417、460 nm(样品b)或者424、469 nm(样品c)的光。将图7中发射峰的中心波长417、460 nm以及424、459 nm取倒数相减, 得到能级2F7/2和2F5/2的间距的实验值分别为2242和2263 cm-1, 这与它的理论值2250 cm-1吻合得很好。样品c的发射峰中心(442 nm)相比样品b(438 nm)发生红移, 在YVO4:Ce3+晶体中, 铈离子主要以低价(Ce3+)形式存在, 以高价(Ce4+)形式存在的比例较小。三价Ce3+的电子构型是[Xe]4f1, 其中4f轨道被旋转轨道耦合劈裂成2F5/2和2F7/2。掺杂原料不同, Ce3+浓度会有微小差别, 相比掺CeO2样品, 掺Ce2(CO3)3的样品的Ce3+浓度要稍微大些。由于晶体场效应Ce3+的5d轨道被劈裂, 当更多的Ce3+代替半径较小的Y3+进主基质中时, 晶体场作用增强, 使得5d轨道存在较大的劈裂。因此,激发的5d轨道和4f基态之间的能量差减小引起红移, 如图8所示。
![]() | 图7 YVO4: Ce3+晶体的发射光谱( λex =325 nm)Fig. 7 Emission spectra of YVO4: Ce3+ crystals under λex of 325 nm |
比较YVO4和YVO4: Ce3+的发射光谱, Ce3+的掺入大幅提高了样品的蓝光发射性能。除了Ce3+本身吸收激发能量产生蓝光发射外, YVO4: Ce3+中的基质到激活剂Ce3+间的能量传递起了很大作用。由于基质的260~360 nm激发带与Ce3+的5d n组态高能级特征激发有交迭, YVO4基质和Ce3+间可以产生很有效的能量传递, 以致较低浓度的Ce3+便可产生很强的发射。
根据过渡族元素的定域轨道分析方法, 对VO43-, 每一个O2-配位体的轨道为sp3杂化, 而V5+的轨道为全空的sd3轨道杂化, sd3杂化轨道中的3dx2-y2和3dz2分别与O2-配位体成π键轨道, 它在稀土离子(Ce3+)方向有最大的电子云密度。从结构上考虑, 一个VO43-的π轨道沿其S4轴与两个不同的稀土离子重叠(V-O-Re3+夹角为170°, 很接近直线), 根据Blasse能量传递效率规律V-O-Re3+键角值越大, 则基质到发光中心能量传递效率越高, 进而导致荧光体的发光强度越高。当Ce3+取代Y3+时, Ce3+的5d轨道与VO43-的π轨道重叠, Ce3+和VO43-间便可通过交换作用来传递能量, 使Ce3+被有效地激发, Ce3+和VO43-之间的能量传递如图8所示。
根据图6中YVO4和YVO4:Ce3+的发射光谱, 计算出其CIE坐标, 并将计算出来的CIE坐标分别标在色域图中, 如图9所示。325 nm紫外光激发下, 三样品都呈现出蓝光发射。Ce3+的掺入提高了样品的发光强度, 同时也改变了蓝光发射的色域坐标。其中C样品掺Ce2(CO3)3的YVO4:Ce3+样品的色坐标(0.1373, 0.078) 与商用BAM: Eu2+ (0.144, 0.072) 接近。可见, Ce3+的浓度直接影响蓝光发射的效果。
利用提拉法生长了高质量的YVO4和YVO4:Ce3+晶体, 其中YVO4:Ce3+晶体分别通过在YVO4中掺入Ce2(CO3)3和CeO2获得。讨论了YVO4和YVO4:Ce3+晶体的发光性质。XPS测试表明YVO4:Ce3+晶体中Ce离子以Ce3+和Ce4+两种价态形式存在。发射光谱显示YVO4和YVO4: Ce3+在325 nm紫外光激发下都可以产生高亮度蓝色宽带发射, 并以掺杂Ce2(CO3)3的YVO4: Ce3+发射强度最高。YVO4中蓝光发射应归属于VO43-离子团中3T2→1A1和3T1→1A1跃迁; 而YVO4: Ce3+的蓝光发射则来源于Ce3+的5d→4f 的跃迁。YVO4中VO43-的π轨道使得VO43-和稀土Ce3+的电子云有效地重叠, 从而VO43-和Ce3+可通过交换作用有效传递能量, 所以在Ce3+浓度较低的样品中依然可以呈现强度较强的蓝光发射。激发谱和发射谱表明YVO4: Ce3+适于作UV-LED激发的蓝色发光材料。在325 nm紫外光激发下, 掺Ce2(CO3)3的YVO4:Ce3+晶体色坐标为(0.1373, 0.078),与商用BAM: Eu2+ (0.144, 0.072) 接近。可见优化Ce3+浓度, YVO4: Ce3+晶体有望实现更好的蓝光发射。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